05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贾元春想起了乌里扬诺夫那本《时间空间定量测量方法》中文译本的前言。

“老师,哦,阿廖沙,其实你的书当年在我们中国也被批判了。”贾元春笑道。

“哦,是吗?那一定很有趣。怎么批判的?”乌里扬诺夫饶有兴味地问道。

贾元春就把那篇批判前言的大致内容讲给了乌里扬诺夫。

“那和我们批判西方的科技成就的法差不多。基因学、阿波罗登月,西方取得的科研成果也被我们得一钱不值。理由吗?不外乎唯心主义、机械论什么的。”乌里扬诺夫觉得那个批判前言实在是了无新意。过了片刻,他忽然由衷地感慨道,“就算在当年,西蒙这老头也不算是坏人,别信美国人唱的那些自由、人权的高调,到头来,他们还不是得听总统的。而且,西蒙也真的是不赞成我的那些观点的,他的反对意见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他的头脑真是很聪明的。算来真正看懂我的那本书的人,到现在为止世界也只有三个人,他是其中一个,虽然他是反对者。”

“只有三个人?”贾元春感到很诧异。

“只有三个人,西蒙、你,还有宁致远。不过,只有你支持我。当然,没人看,也是一个原因。”乌里扬诺夫神情很平静,淡定地。他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否得到世人,甚至物理学同仁的认可看得非常淡。

“那真是太可惜了!这么杰出的理论成果,不被承认。”贾元春不无惋惜地。他倒是由衷地为乌里扬诺夫和他的学感到遗憾。

“不,它是有缺陷的。在大多数时候,它推算的结果是不正确的。只在某个特定时期,它的推算结果惊人的准确。”乌里扬诺夫毫不掩饰自己学的缺陷。接着,他坦然地出了自己的困惑,“对此,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这也是我再没有发表后续研究结果的原因。宇宙物质的减少有周期性,从它出现开始,第一次用了32年,第二次是16年,下一次应该在8年以后,每次大约减少百分之五十。”

“就是,今年发生过一次?”贾元春忽然感到情况不妙。

“对。九月份,宇宙总质量又减少了一半。这是第二次了。”乌里扬诺夫立即证实了贾元春的不祥预感。

明白了!那正是他的论文的结论:宇宙总质量只有以前估算结果的四分之一,寿命不会超过一百亿年了。贾元春感觉脸上一阵发烫,自己是多么轻率啊!为什么不找一些历史数据验算一下呢?只有一点点数据,就以为发现了真理。而乌里扬诺夫在几乎四十年的时间里,宁可默默无闻,也不肯轻率地发表研究结果。贾元春不由得对眼前这位老学者肃然起敬了。

“阿廖沙,我用你的方法,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贾元春的脸有些发热,不无遗憾地。

“也不错,宇宙的寿命是在缩短,而且是加速缩短。”乌里扬诺夫倒是不十分在意。

“哦,32、16、8、4、2,那么,我们的宇宙很快就会终结了,是么?你分析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宇宙质量的持续减少吗?哦,不,周期性减少吗?”贾元春紧张地问道。他忽然意识到了某种可怕的前景。

“是一种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的结构吧。”乌里扬诺夫推测道。

“哦,是虫洞。宇宙中的物质通过虫洞泄露掉了?”贾元春知道有“物质通过虫洞流向宇宙之外”的法。

“你们中国人通常把Worole翻译成虫洞。其实,我觉得翻译成蚯蚓洞可能更准确。虫子在水果上啃出的洞大多是单向的,有盲端的,而Worole却是双向的,是一种时空通道,称做蚯蚓洞更准确些。不过,叫虫洞就叫虫洞吧,管他呢,既然大家都这么叫,我们也叫它虫洞好了。”乌里扬诺夫掏出酒壶,又喝了两酒,继续侃侃而谈。“你知道的,宇宙是个三维的膜,上面有很多孔道通往宇宙之外;当然了,也有通向我们自己的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的。这些孔道,也就是虫洞,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开凿的。我们人类就一直试图打开虫洞,时空旅行太有吸引力了。很多外星文明,如果有的话,也一定在干这事。结果呢,宇宙就像一个漏气的皮球,一直在撒气。好在宇宙够大,这么多虫洞造成的物质损失一直微乎其微。但是,48年前发生了一些异乎寻常的事情,宇宙物质和空间丢失的速度一下子加快了。我当时和你现在一样年轻,咋呢,叫少不更事。我以为自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所以就写了那本书。宇宙会不会很快终结,这个现在还不好,48年时间太短了,只发生了两次也太少。不过,要是真有那么回事,留给我们的时间的确不多了。因为一旦宇宙空间减少一个数量级,也就是少于现在的十分之一,大塌缩随时都会发生,最悲观估计,还有八到十二年吧。啊,别紧张,年轻人!也许我们都错了呢?末日学可不是出现过一次两次了。”

“你没有把这些告诉,比如刘易斯先生,他们吗?”贾元春觉得乌里扬诺夫不该一个人守着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由于紧张和激动,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用俄语的这句话。

“噢!请别讲俄语。你们都不好它,如果我再要求你用自己的母语重复一遍,那太浪费时间了。”乌里扬诺夫抗议。贾元春讲的似是而非的俄语的确很难理解,不过乌里扬诺夫也没费什么劲,就猜出了他想什么。“我当然跟刘易斯了,他认为是以前的观测数据错了,仪器的精度不够。不过,我自己也不能确定,所以不能公布它。我可不想成为末日学的教主,也不想让哪个末日教主利用我的学。”

“宁致远知道吗?”贾元春好奇地问。他觉得宁致远对乌里扬诺夫的学似乎偏见更深,简直是完否定的态度。

“过,暗示过,也直截了当地过,他没有回应我。这些年他一直在做应用物理方面的研究,想方设法地搞新材料、新工艺,就是想方设法赚钱。不是我,中国这些年所有人都钻钱眼里了,没有人重视基础研究。你们可是有几千年问道求是的传统啊!钱真的那么重要吗?”乌里扬诺夫不满地抱怨道。

乌里扬诺夫的没错。贾元春虽然不完同意做应用物理发面的研究就是为了钱,不过他见过的几乎所有研究项目立项申请里面都有“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明”一项,而研究所的老师和同学谈论一个科研项目时,的最多的也是项目“能赚钱吗?能赚多少钱?”

“我们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乌里扬诺夫着,一打方向盘,皮卡车冲下了公路,停在几百米外一栋孤零零的房屋前。

乌里扬诺夫跳下车,伸手按了按车库大门的开关,车库门没有反应。“又冻住了。”他抱怨着,找到一把斧子,去敲车库门上的冰。贾元春也跳下车,和乌里扬诺夫一起吃力地推开了车库的大门。

这是一栋兼具俄罗斯风格和现代建筑特点的二层楼,高阔端正,典雅大方。房屋顶部一侧是大斜面的屋顶,里面有一间阁楼;另一侧是屋顶平台,装饰着精致的围栏。屋顶的设计,构成了一种非对称的美。楼底层是花岗岩的基座,顺着地势,在屋后修建了通向地下车库的大门,车库很宽敞,兼具储物间的功能。一楼和二楼,每层都有五六个房间。房间有宽大的窗子,墙壁上装饰着粗糙的松木板,有一种原始的美。楼的一楼是客厅、厨房、餐厅和书房;二楼有两间卧室,其余的房间也都是书房。

“我住阁楼上,你随便住哪间,衣橱里有棉衣,我的衣服你一定能穿。穿这点儿,不用等到明天早上,你就得冻死。”乌里扬诺夫吩咐着。其实,房间里并不冷,每个房间都有一台大功率空调,都在速运转着。屋外两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也在速运转着,为房间里的各种电器设备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那么,休息,还是上来喝一杯?”乌里扬诺夫杨扬眉毛,一脸顽皮的表情。

“唔,好的。”贾元春跟着乌里扬诺夫上了阁楼。

阁楼是宽大的一间,有二十多平米,有一扇门通向屋顶平台。一张宽大的书桌放在屋子中央,书桌上有一台旧电脑。一张大床靠墙放着,边上是一个酒柜。和床相对的方向放着一个衣柜,衣柜旁边有两个大沙发。

乌里扬诺夫从酒柜里取出两个杯子,给自己和贾元春分别倒了一杯伏特加。然后,他和贾元春轻轻碰了一下杯。“干杯!”乌里扬诺夫一饮而尽,贾元春早领教过这酒的厉害了,他轻轻抿了一。

“跟我来。”乌里扬诺夫带着贾元春上了屋顶平台。那里架着一部型天文望远镜,光学透镜的那种。

“从镜筒直径估计也就300倍吧。”贾元春心中暗想,“这种科普展上哄孩的玩具有什么用呢?”

乌里扬诺夫用望远镜对着夜空观察了好一会儿。雪已经停了,西伯利亚夜空中的繁星格外的明亮。

“你来看,看这里。”乌里扬诺夫兴致勃勃地邀请贾元春一同观测星空。

“看什么?”贾元春一脸茫然地问。他认得的星座和恒星不多。

“波江座大冷斑。”乌里扬诺夫得意地。

波江座大冷斑,是几年前发现的距离地球60亿到100亿光年的直径10亿光年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低温区,被认为是宇宙的一个巨大空洞,或者,就是一个巨大的虫洞。

“那个,用它,能看见!”贾元春大吃一惊,惊奇地瞪大眼睛。虽然他几乎没有天文观测的经验,但是他知道用这种科普展上哄朋友的玩具是不可能看见波江座大冷斑的。

“看不见。可以想像一下麻!”乌里扬诺夫调皮地笑着,像一个搞恶作剧的孩子。“他们认为那里是我们宇宙的边缘,其他宇宙在那里做了一个标记,以免造成误解。它的突然出现是不是很有趣啊?”

“突然出现?”贾元春又吃了一惊。他很认真地质疑着乌里扬诺夫的法。“大冷斑距离地球60亿到100亿光年,它应该至少存在了60亿年了。”

“未必,不要相信自己眼睛,年轻人。它会骗人的。”乌里扬诺夫意味深长地答道。

“可是,大冷斑又不是肉眼发现的。”完这句话,贾元春忽然似有所悟。

“也不要相信仪器,它们只不过是人眼的延伸。要相信科学,具体是数学。很多物理现象可能是我们永远也观察不到,但是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现代物理学和传统物理学的区别。跟我来吧。”果然,乌里扬诺夫道。贾元春暗想,这可能就是乌里扬诺夫带他上天台,看这架望远镜的目的吧。

其实,贾元春想多了。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发现,乌里扬诺夫几乎每天都要上天台观测星空,这是他的一个习惯,他在利用这个时间思考问题,寻找灵感。***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