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权力暗面 > 第一百一十回 组织惯性 重回巅峰

第一百一十回 组织惯性 重回巅峰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881年正月,唐军开始反击。

不过带头动手的却不是北面的王重荣和王处存,而是郑畋的凤翔军。郑会合前朔方兵团司令唐弘夫、泾原兵团司令官程宗楚猛攻黄巢的西面。

两年前,郑畋在招安黄巢之事上与卢携发生争执,被罢免相位,贬为太子宾客。之后,就被排除出权力中心。880年,在凤翔混了个司令。

一个优势的组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会因为少了某个关键人而停止运行。

此时,唐廷皇帝失联,中央中枢机构部瘫痪,唐境上下处于无政府状态。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靠着强大的制度惯性,唐军依然能各就各位,甚至组织有效的反击。这也是唐廷仍命不该绝的原因。

郑畋的率先发难是因为他处于信息尖端,对当前大势比其他人更清晰,起码他知道皇帝还是活着。

当日,李俨逃出长安后,穿过骆谷一路狂奔。

皇帝是个宝,失魂落魄的皇帝更是奇货可居。于是,一路上就出现许多“偶遇”的情节。

第一个来偶遇正是凤翔司令郑畋。老郑高层有人,也曾在唐廷作为宰相,消息非常灵通。

君臣见面,李俨都没吐槽,郑畋就哭道自责道:“大臣贻误陛下到如今这个地步,臣是罪人,请陛下杀了我。”

“这不是你的错。我先到兴元暂避,你一定要坚守反贼进兵的关。”李俨心神不宁,急着逃命,也随便敷衍了下。

“臣一心报国,死而后已,请陛下不要担心东方的事情。”郑畋拍了拍自己胸,豪气答道。

其实,郑畋估摸着老板没心留下,趁机开向老板要资源。

接着,郑畋,“这山高皇帝远的,万一消息不灵通,对大局不利,可否给个相机行事权”。

“相机行事”权也就独断专权,可大可,可虚可实,凭有这个权力的人赋予。

李俨批准。

也是这个看似虚无的权,最后成了拯救唐廷的救命稻草。

第二次偶遇出现在汉阴县。

李俨向兴元一路狂奔,中途没有供应,一行人饿得肚皮倒贴,生不如死。

关键时刻,汉阴县县长李康竟然带着数百只骡马,满驼着各种饮食前来进献。

李俨十分感动,召来李康问,“你不过是一个的县长,怎么能想到这些?”

李康上天,朗声答道,“我确实想不到,这是张司长教我的!”

张司长,名叫张濬,河间隐士,现任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李俨马上下令召见张濬,提拔他为国防部军政司司长,转正职。

两次的偶遇事件都指向一个人:杨复恭。郑畋是杨的心腹,唐廷上下皆知,而张濬的官员档案簿上,推荐人一栏写的也是杨复恭。

杨复恭,之前和田令孜对撼失败,被打成“飞龙使”。听起来名字不错,但是实际上有点差距,也就是管理皇家马厩的官,属“弼马温”之列,有故意羞辱的嫌疑。

杨复恭干脆就不干了,一直躲在长安的蓝田,借养病,实则避难。

黄巢攻潼关时,杨复恭也得到一个国兵马副元帅虚职,仅凭着这的机遇,政治嗅觉异常灵敏的杨复恭就开始活跃起来。

人在颠沛流离中比较容易被情绪左右,两次暖心窝的事件使李俨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田令孜迟迟搞不定黄巢,还弄得流离失所,使他光荣成为唐朝第5个出逃的皇帝。

纵然是沫横飞,但现实摆在眼前,也是于事无补。反观杨复恭,却雪中送炭,急领导之急,实在是国家之人才。

大多时候,人是毫无理性可言,埋头苦干还不如关键几下献媚。

李俨决定杨复恭“复为枢密使”任为领导人机要秘书,这也意味着他重回权力中央。

一个人永远干不了太多事。

上位后,杨复恭开始搭建自己的班底。

李俨跑出长安的时候,没多少官员能跟得上,好多留在长安的官员都成了黄巢的刀下鬼,唐廷宰相班子处于废掉状态,只有一个叫裴澈的苦苦支撑,裴宰相用人的标准是谁向田令孜下跪就用谁。

最先入相的是萧遘,此人是个硬茬子,后人评价是“志操不群”,大概就是他有志气,不结党。

第二个入相是王铎,这老头不用,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杨复恭的人。巧的是萧遘,还是他的门生。从唐代“座师”文化看,就算萧先生打包票他没结党,也没人敢相信。

当时情况紧急,唐廷需要人力卖命,因此在任命上也属于派大包的性质。

杨复恭也没忘记郑畋,给了个兼职宰相的职称。两个实力比较强大的战区也在受封之列,淮南司令高骈升东方军团总指挥,河东司令郑从谠兼中央纪委委员。

田令孜的人也得到封赏,山南西道的牛勖和田的兄弟陈敬瑄也得兼职宰相的职称。

你有我有都有,不用互相眼红,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田令孜却警告他兄弟,你们要这么想,迟早给别人煮熟了,连跑都跑不了。

反击!***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