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权力暗面 > 第七十四回 高大忽悠 酋龙之死

第七十四回 高大忽悠 酋龙之死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这会,酋龙正流着哈喇子,做着娶大唐公主的美梦。

原来,这是高骈专门为CD罗城基建计划安排的一个保障手段。

为了预防酋龙来调皮捣蛋,高骈把罗城计划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景仙叫了来,如此这般嘱咐了一番,就派他出使南诏。

第二天,景仙突然变了一副行头,头发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剃了精光,穿着和尚特制的袈裟。

大家摸不清丈二头脑。

高骈却,大家见怪莫怪,景仙本来是就是佛界大师,如今罗城设计的使命已经完成,是时候要到各地游走,宣扬佛法,而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南诏。

大家恍然大悟,纷纷表达了敬仰之情。

当日,景仙大师就大张旗鼓出使南诏。

其实,私底下,高骈是派他去南诏做媒。

交给他的工作任务是,游酋龙归附唐朝,同时表示唐朝非常乐意跟酋龙和亲的精神,只要他归附,就将美貌的大唐公主嫁给他。

酋龙就一土包子,一听大唐要许配公主,腿立马就软了三分。

再听,大唐隆重至极,派了个高僧来,立马服得五体投地。南诏人信佛,高骈剃光景仙的头在于忽悠。

果然,平时不可一世的酋龙,亲率文武百官前来迎接景仙,对景仙的和亲事情也是深信不疑,因为未见过大师忽悠。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酋龙吃了中文没学好的大亏。

随后,高僧景仙就在西川与南诏间来来往往,跟酋龙讨论婚礼的各个细节和礼仪,反反复复,来来去去,双方就是拿不出个方案。

当然,责任主要在高骈,和亲的所有事都是高骈编出来,能忽悠多少是多少,骗得多久是多久,就是不决定。

除此之外,高骈还来了一场走就走的旅行,带着部队南下游走,早晚将烽火传递到大渡河边,虚张声势,对南诏制造军事压力。

这个完美的保障计划一直拖到了CD罗城计划部完工。

一个光头和尚,一条妞胜似千军万马,高骈这个忽悠功力实属顶级。

877年年中,知道真相后的酋龙,恼羞成怒,强行带兵第四次进攻西川以解心头之恨。

高骈既然算得了酋龙不会来,当然也算得了酋龙会来,轻轻松松又将南诏打了个哭爹喊娘。

酋龙退回南诏西昌据点,气血攻心,一病不起。

殊不知,高骈这老流氓越来越坏,CD罗城已经够的南诏喝一壶的了,还布下一个“二面三点”的大局,继续增加前哨和缓冲地带的防守力量。

面上,高骈跟两个吐蕃的部落合作,建立一个对南诏的防守区间,进可攻,退可守。具体到点上,高骈加强戎州、马湖、大渡河三地的防守,凭借天险和坚城抗击南诏。

绝望之中,酋龙气夺,因恚发疽,一命呜呼,死在西昌景净寺里,终年35岁。儿子隆舜继承帝位,时年17岁。

如今,在西川凉山州军分区内有一座古白塔,塔高55.5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的砖木塔。

白塔里还保存着一块立于明万历年间的碑,上面刻录着该塔为“唐宣宗朝,景庄王同皇后段氏建”。据,塔的右边就是酋龙命丧黄泉的地方----景净寺,如今已不复存在。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酋龙充其量只能算个异族部落首领,但是在云南白族人的心目中却是一个大英雄,为世代族人所敬仰。

对于这个具体人,中原“酋龙年轻气盛,好杀戮”。云南当地却认为应以“世隆大帝”来谓其名,颂其功。

站在不同立场看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再正常不过。

可笑的是有些人所谓的“民族自尊心”作祟,非得意淫个天花乱堕不可。

即便是酋龙兵败寻死之举,也被描述为“可与东汉末曹操赤壁之战自杀未遂,清曾国藩长江跳河而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估计这作者是学跳水的,对“难度系数”和“动作系数”都比较在行,才能得出如此神妙结论。

不管怎么,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是灾难。

今天,位于洱海东南岸凤仪古镇的三哨村有座供奉“白马爱民景庄皇帝”的白族本主庙,庙的大殿内刻有一记录酋龙的对联:

“西京改中都曰海内起烽烟只留得标记一庙铁柱一根诉沧桑,南诏立帝业建极钟数不清大寺八百寺三千今安在。”

35年的人生只留下一对联,也是挺唏嘘的。

一切都会过去,就是人生至理。***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