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飞浪风云 > 第1章 临危受命

第1章 临危受命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就在苏联解体后不久,公元1993年3月26日的晚上。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电视台,突然破天荒的在同一个时段,播出了让独联体各国非常感兴趣的新闻。

人们坐在客厅沙发上,或在小别墅里,用他们的傻、大、粗彩电和黑白小电视,惬意的观看着电视节目。

只见莫斯科或乌克兰电视台的美女主播,正用她们柔和而欣喜的俄语声调播出,“年轻的乌克兰,高兴地迎来了第一家投资者,这是来自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

他们带耒了精美的飞浪牌彩电和黑白小电视……”

这时镜头闪现出来了宽敞的厂房,崭新的生产线,排列着外观优美的彩色电视机。

只见画面中,漂亮的乌克兰姑娘们正喜形于色的工作着。旁边有来自中国的外国专家,正在不断的指点。

镜头上又出现了美观的红色外壳小电视。

正在电视机前的独联体各国观众,不少的人赶快凑近了电视,好仔细看清楚这些罕见的异国电视机。

突然电视上的图像一转,“乌克兰总统代表和中国驻乌克兰大使,今天愉快的参加了中乌合资企业的开工剪彩。”

只见画面上,在众多的乌克兰人和中国人的簇拥下,他们走近扎着大红花的红绸带……

这时,出现了一片欢呼声。”乌拉!乌拉!”

镜头切到了一个身着灰色西装,面容坚毅,带着微笑的中国人。身后众多的中国人身着红绸带,人人抱着鲜花。

只听主播悦耳的声音介绍说:“投资方是来自中国的夷城电视机厂。”

“乌方的合作伙伴有,乌克兰著名的扎巴罗热录音机厂和钢厂。”画面上又同时显示出:一个黄头发胖胖的脸,另一个身材修长英俊的乌克兰人。

正在电视机前观看的不少乌克兰人,连说着“哈拉索(好)!哈拉索……”已经兴高釆烈地手舞足蹈起来。

有的端起了酒杯,唱起了原苏联歌曲卡秋莎,“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也有的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要知道,国内经过几年激烈的彩电大战,尚存仅三分之一的大电视机厂,正在作你死我活的殊死博斗。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夷城电视机厂,却另辟蹊径,一举实现了跨国经营,率先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这件使人十分惊奇的事,还得需要从1987年元旦前夜说起。

时间追溯到1986年的12月30日。

这个离奇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的南方,在那个壮观秀丽的大江大峡出口处,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江城——夷城市。

自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双轨制,己进入到第三个年头,国內电子行业的市场竞争己日趋白热化。

这个城市的电子工业局大楼,坐落在狭长市区的东面,一片山坡的平坦地带。

这一天的下午,天色是灰蒙蒙的,二楼的局长办公室内,也是灰色的烟雾环绕。

一肩挑的夷城市电子局贾局长,正斜靠在淡藍色长沙发上。瘦削的脸上咪封着双眼,全身一动也不动,思绪却在不断的翻滚。

他,盛誉夷城的老贾,六年前离开市里的重点企业,身负重任组建了新兴的电子工业部门。

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刀阔斧的动手术。首先对元器件大厂峽电厂,甩掉了只啃老军品的包袱,转产到生产黑白电视显象管上来。

但是孤掌难鸣,其它几家国营企业一直不死不活的。什么招法都使尽却收效甚微,以致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

贾局长烦恼的摇摇头。

两年前,他下狠心挑选了能力强的老郭去东方电子厂。全力引进了年产十万台的彩电生产线,搭上了彩色电视机的末班车。

原想在刚兴起的彩电市场,押上这个宝,抓住这个龙头,就有充分理由争取更大的投资去上彩色显像管,致使全行业盘活。

只怕在各省也是首屈一指的。

他得意的露出了笑容满面……

倾刻,他的眉头突然又是一皱。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国家严禁重复引进后,东方厂组装的14寸彩电送检不合格,被电子工业部通报批抨,列入了关停的“黑名单”。

他不由得倒吸补了一口气,一夜又回解放前哟!

好不容易搞到计划外的22寸彩显管。谁知郭厂长却三番两次摧着要辞职。

眼看就到春节,己经没有退路了呀……

这时,在隔壁的办公室,吳副局长与东方厂检验科的孙科长也在热烈地议论着。

秃了顶的吴副局长说:”全国的大多数电视机定点大厂,都拒绝要22寸彩管,工厂上这个项目要慎重啊!”

眯眯眼晴孙科长附和道:“谁说不是啦,身强马壮的都不敢上,我们这种小萝卜头就别异想天开了……”

又追了一句,“现在工厂的老扳都是银行的了。”

吴副局长便问:“什么意思?”

“你看,进口生产线两百多万和积压老产品的钱,都是欠銀行的,早就资不低债了。又借大钱买人家都不要的东西,这是要工厂早些完蛋吧!”

“难怪,郭厂长坚决不愿干了,给谁谈谁都不敢去。”吴副局长摇摇头说。

偏激的孙科长又讣了一句,“咸鱼想翻身,谁去谁倒霉……”

贾局长这时眼色暗淡,还在焦急的想,谁去拿下这个厂,成为了当前最关健的难题!

“贾局长!”

己花白头发的许副书记,推开微掩的门走了进来,他这才抬起了头。

一贯谨慎的许副书记,走几步一屁股坐到旁边的沙发椅上

满面忧愁的说:“谈的这么些干部,全是顾虑重重,都不愿去。”

接着又缓慢地说道:“还是担心什么定点厂都不愿生产的22寸彩电,不可能有什么市场;担心工厂己打入另册,彩管断了计划分配,吃了这顿没下顿。”

“特别是害怕生产彩电都是投资规模大的厂,工厂又小又穷基础差,是鸡蛋往石头上碰。”

最后,老许加重了语气:“一句话,就是不敢担风险。”

贾局长凝望着他的老搭档,焦躁的说:“市办辛副主任来过电话,说陈清市长又在摧问这个项目。”

然后话锋又转回来,“再想想,还能有更合适的人选没有?”

“不然只有寻找外援这一条路了。”

两人顿时都陷入沉思之中……。

早来电子系统几年的许副书记突然眼睛一亮,右手往大腿上一拍。

“有了,跟前的人我们自己给忙忘了……”

“你说的是曾卓林吧?”

“是的,他从部队复员后在峡电厂抓工会就崭露头角。把劳动竞赛、职工夜校搞的是风声火起,全总和省总工会都挂上了号的。为工厂创百万富翁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紧接着又说道:“担任局里办公室主任,熟悉全局的情况。责任心强,思维敏捷是他的特点……”

“当然,在局里的情况你更了解。”

贾局长此时的脸色已在逐渐放松,担心的问道:“他没有直接经营管理过工厂,敢不敢承担这个重任?”

“可能会的。他不是前两年脱产读大学,撰写的`中国特色的厂长负责制’等两篇论文,在国内刊物上都发表过。说明存在到企业拚博的愿望呀!”

贾局长的精神也开始提起来了,狠吸了一口烟,“好啊!就让年轻点的人去闯一下。”

又思索了一下,“他若同意去,局里的职务就暂时不要免除。我亲自找他谈谈看。”

其实夷城电子局的一、二把手心里还是在打鼓,只能试一试曾卓林能不能临危受命了。

当晚,火急火燎的贾局长就把曾主任叫到了家里。

用他惯有的精炼语言,直裁了当的就把当前的严峻形势,局里的意图全盘托出。

然后点上了一根烟,满怀期待的看着眼前这个助手。

举止庄重的曾主任,一直聚精会神地在倾听,内心有点亢奋,脸色倒显得异常的平静。

他一开口便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一些悲观的人恰好完全相反,我认为22寸彩电是有市场的。”

“前段时间我调研过,现在己进入了东北和珠海的市埸,这主要是因为那边的住房比内地要大一些。”

“现在14寸和18寸彩电供不应求,彩显管是僧多粥少,这恰好给大彩电创造了市场机会。人们要是习惯了大屏幕,就会蜂拥而上的……”

贾局长听后,脸色也逐渐在开始变暖。

紧接着他双目明亮,又谈到有利因素,“现在工厂要生产的佳丽22寸,是首先引进的两片机先进机型,试生产过少量的18寸两片机,投放市埸质量也不错……”

贾局长这时有点出乎意料,心想这个部下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眼光倒是敏锐,思维也很独特。不由得暗暗地高兴。

随后曾主任加重了语气点穴道,“不少的人说,我们这样小规模的穷厂是干不过人家大电视机厂的。”

“但是,对处于生死存亡的企业来说,现在也只能靠22寸彩电来破局,来救厂了。”

他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看法。

贾局长听着满意的直点头。不由自主地应声道:“好!好!”

又兴奋地点燃了一根烟。

曾主任停顿了一下,剑眉一挑,神色毅然的说:“企业己别无他路,只能背水一战!”

“好,我去干!”

致于去后会有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事在人为嘛!”

“也不必给我留什么后路了……”

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这次夷城电子行业事关重大的交谈。

然而谁都没能想到,致此以后,这两个执着的男人,在变革年代的午台上,曾轰动了夷城,并改变了市电子行业的命運数十年。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