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军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在得到父皇的首肯之后,李世民马不停蹄地赶往渭北军营,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筹备兵马、军械、辎重、粮秣。

久经沙场的李世民深知,此次北上作战,宋金刚其实并不是他的对手。他即将要真正面对的,是处罗可汗派出协助宋金刚的号称天下最为精锐的突厥骑兵。

为此,他专门训练起一支敢于效死的铁甲骑兵,名之为“玄甲军”。

玄甲军的士兵全部黑衣黑甲,就连坐骑也是清一色乌黑油亮的乌骓马。士兵们腰佩用精钢锻造模仿汉代斩马剑制成的长刀,背负涂成黑色的黄杨木弓、水牛皮箭袋,箭袋里装满一百支雕翎箭,就连箭簇也是能射穿三层重甲的玄铁锻造。统一配备骑兵专用的高桥马鞍、马镫……

总之,大唐最为先进的装备都用在了这支队伍里。

如果说装备的精良值得称道,更让人称道的当属精锐士兵的素质。

李世民带领精心挑选的五千勇士进入陇山,最终只选拔出了三千勇士担任玄甲军。

每一个勇士都要经过层层关卡的考验。这三千勇士中,任意挑选出来一名,不但体魄雄健、武艺超群,而且心理素质极为强悍。

李世民给他们制定了铁的纪律,令行禁止,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人,也不会临阵退缩。

他们远可用弩箭杀敌,近则用长刀,来去如风,只受李世民一人节制。

等到兵部和户部备齐了各项军需物资,已经是隆冬时节。

关中大地数次降雪,黄河的龙门渡口已经被厚厚的一层坚冰覆盖。李世民决定率领大军踩着坚冰渡过黄河,因此三万大军被命令在龙门渡口集结。

李渊深知儿子此去是拼命去了,他不知这是不是父子俩的最后一面,因此心中忐忑不安。

他亲自赶往龙门渡口,在这里为儿子煮酒饯行。

临行前,李渊不无感慨地对李世民说到:“儿啊!每当我大唐有难,你总是挺身而出!父皇若能年轻十岁,定与你再赴沙场!”

李世民自然一番谦辞,之后拜别父亲,上马率领大军离去了。

李渊则盈盈不舍地望着儿子的背影,他看着三万大军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皑皑的雪幕里,才在侍从的提醒下拍马回宫。

初到河东,李世民将帅帐驻扎在白璧岭下,他在山营中下达了第一道军令——全军静候待命,有擅自出战者,夷三族!

另一方面,他派出若干心腹,前往联络在突厥大军压境时被迫投降的许多旧部。

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整个河东是一个大棋盘。他的第一步棋就是——截断敌军粮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动,敌军的粮草明显吃紧。敌军将领尉迟敬德和寻相按耐不住,主动前来唐军的营垒挑战。

李世民派玄甲军出阵应战,将敌军打得落荒而逃。

诸将见敌军逃跑,想要乘胜追击,却被李世民勒令回营。

之后,经过长达五个多月的对峙,唐军基本就在干一件事情,劫粮并切断敌军粮道。

敌军营中粮草奇缺,战马日渐羸弱,士兵们上顿不接下顿。许多士兵干脆也无心战事,跑去山中打猎去了。敌军的士气降到了战争以来的最低点。

转眼到了初春时节,冰雪消融之后,原野上刮起了阵阵的沙城暴。草原上,牧草未长,中原的粮食也才下种。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李世民深知,他期盼已久的战机终于到来了。

李世民率领玄甲军冲锋在最前线,马瘦兵疲的敌军没抵挡几下就开始全线溃退。

李世民率领大军一路穷追猛打,不给他们片刻的喘息之机。唐军杀得性起,一日之内,转战几百里。

身为统帅的李世民,血染战袍、汗流如注,他胯下的战马也是汗湿脖颈和前胸,他竟然浑然不觉。

见此情景,舅舅窦轨劝他歇歇脚再做追击,被李世民一口回绝,他认为战机难得,必须一鼓作气,彻底击溃敌军。

当唐军追击到雀鼠谷时,裴寂带领的几万唐军此时已经化作累累白骨,宋金刚在此列阵拒敌。

他以为唐军见到自己同胞的尸骨,定会胆寒。

可惜,他打错算盘了。因为玄甲军,是一支钢铁意志的军队。

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敌人的阵型瞬间被冲垮。唐军士气大振,喊声震天动地。

在雀鼠谷,双方一日之内八次激战,宋金刚的主力大半被歼灭。

李世民心知敌军大势已去,他这才下马,与将士们在雀鼠谷休整了几个时辰。

顺便,祭奠了一下死去的亡灵。

第二日,唐军又一阵急行军,来到了介休城下。

宋金刚在城下摆开了一字长蛇阵,企图背水一战。

李世民熟读兵书,知道此阵的破解之法,很快布置下去,只用了几个时辰就将敌军全部歼灭!

宋金刚已经心惊胆战,丢了魂魄,他只带少数随从逃回了晋阳城。城中守军本就不多,面对唐朝大军万难抵挡。

一个漆黑的夜里,宋金刚和刘武周带领少数亲信秘密出晋阳城北门向北逃窜,他们的目的地是阴山脚下的定襄城,处罗可汗的汗庭所在。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