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赵鹏整整在路上奔波了两天两夜,才赶到了原昆仑机械厂、现昆仑机械厂留守善后办事处所在的那座城。

这是一座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群山环抱的城。城四周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近些年,民俗旅游兴起,城新建了不少不同规模的宾馆酒店。各种苗寨、侗乡、彝家的特色旅游的广告贴得到处都是。

昆仑机械厂宏伟的厂门依然矗立在城的正中心,横跨城最繁华的街道。大门上面“昆仑机械厂”五个醒目的红色大字,每个字直径都有一米多。厂门后面的半个城区,原来都是昆仑机械厂的厂区。现在工厂的厂房、设备都早已经被彻底拆除了,原来的厂区建成了成片的住宅区和商服建筑。

本来,昆仑机械厂的厂门也在拆除之列。但是,由于一些昆仑机械厂老职工的强烈反对,厂门最终得以保留了下来。昆仑机械厂是这些老职工当年青春和热血的结晶,他们不同意让这座崇山峻岭之中奇迹般建成的大型工厂,就这么完彻底地消失,不留下一点痕迹。令人意外的是,这座工厂大门现今竟然成了城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有很多先后离开昆仑机械厂的老员工,带着家人儿女,千里迢迢地来到城,在原来的工厂大门近前,游览凭吊,拍照留念。

昆仑机械厂留守善后办事处,座落在厂门后面不远处的街边。这座二层楼是除工厂大门以外,昆仑机械厂保留下来的另一处建筑。它原来的用途是昆仑机械厂厂部办公大楼。真是很难想象,一个曾经有两万多员工的大型企业的厂部办公楼竟然如此矮简陋。事实上,这是当年工厂唯一一座的专门的办公楼。那时候,各分厂、各车间的领导都是在厂房边的平房里办公的,或者就是直接在工厂车间里放上一张桌子办公。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赵鹏找到了办事处的姜明志主任。姜明志,五十多岁,中等个头,体态偏瘦,头发稀疏花白,一副老花镜用线绳系着挂在胸前。

其实,姜明志根本就算不上昆仑厂的老职工。他上班的时候,昆仑厂已经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最后阶段,企业经营不善,资金短缺,产品没有销路,经常性地拖欠工资,骨干人才大量外流。姜明志是逆着汹涌而去的人潮来到昆仑厂的。他最初在工厂人事处工作。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内部机构的级别也不断降低。人事处变成了人事科,变成人了事股,与其他部门合并成了综合办公室。然而,就像他逆着离去的人潮来到工厂一样,姜明志的职务也逆着工厂每况愈下的境况,步步高升,从科员升为股长,升为科长,最后成了留守办的主任。如果把办事处看做昆仑厂的延续的话,那么,他现在就是昆仑厂级别最高的领导干部了。

转眼三十多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姜明志也眼看就要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很多白发苍苍的老员工显摆老资格的时候,都喜欢一句话。“我是亲眼看着工厂,从一片荒山发展成一个现代化企业的。”而姜明志则总是气定神闲地另外一句话。“我是亲眼看着工厂,从一个大企业一点一点变没的。”

“宁致远?没有这个人,绝对没有。”此刻,姜明志坐在赵鹏对面,用手扶着老花镜,摇着头。“我来的时候,厂里走的人还不多。宁致远,照你的,应该是高级技术人员。这些人,我都熟悉。没这个人,肯定没有。”

“不,宁致远七十年代中期就离开昆仑厂了。那时候,您应该还没有参加工作。”赵鹏打量着姜明志,解释。

“那我也应该有印象。我一直在工厂人事部门工作,也参加过厂史编纂,对这样的高级技术人员,不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姜明志的语气十分肯定。

“那么,关于曙光-1969项目和研制69B型两栖装甲车的情况,您了解吗?”赵鹏想了想,换了个问题。

“什么曙光项目?什么两栖装甲车?”姜明志一脸茫然的表情。

“是昆仑厂七十年代初开展的研究项目吧?研制69B型两栖装甲车。”

“没有,不可能,昆仑厂是生产枪械的,轻武器,没有制造装甲车、坦克的设备,也没有那个技术力量。你一定是弄错了。”

“有没有这种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宁致远和这些研究工作保密级别比较高,您不了解?”

“在这厂里制造装甲车,那么大型的装备,对职工保密,怎么保密?那时候,保密不是这个概念,是对外不对内。当时,整个昆仑厂都是保密的。这么吧,你写信都没有昆仑厂这个地址,叫做502厂。后来,我来的时候,工厂已经逐渐不保密了,一个生产枪支的普通军工企业,有什么好保密的。我编过厂史,好多机密的情况都了解,没见过曙光项目和研制两栖装甲车的记录。再了,装甲车也就是一种常规武器装备,有什么好保密的!”姜明志自信地笑着。他确信,再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了解昆仑机械厂了。

姜明志把赵鹏带进档案室,打开一排排档案柜。“历年人事档案、生产档案都在这里。喏,这是建厂以来的职工花名册。你是公安部门的人,有权限查阅。对别人,这些还真是保密的呢。”完,姜明志搬来一把椅子,沏上一大玻璃保温杯茶水,戴上老花镜,摊开一大叠报纸,专心致志地看起报纸来了。

赵鹏仔仔细细地查阅了一个下午档案。各种档案资料记录里,都没有宁致远的名字,也没有曙光项目和69B型两栖装甲车的情况。

傍晚时分,一无所获的赵鹏擦了擦满头的汗水,合上一个字也没有写的笔记本,把一本本档案资料逐一放回档案柜,准备结束调查工作了。

这时,姜明志突然合上报纸,若有所思地道,“我曾经听一个老职工起过,在离这里一百多公里的山里有个空军的基地,七十年代有段时间对外也称昆仑厂。很短的一段时间,好像叫做,昆仑机械厂一分厂。宁致远会不会是在那里工作?”其实,在赵鹏满头大汗地翻阅档案的时候,姜明志也在努力回忆着往事。他也希望能给赵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昆仑机械厂一分厂,准确吗?那个老职工能找到吗?”赵鹏精神一振,连忙问道。

“那个老职工已经去世了。他过昆仑机械厂一分厂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我不会记错。至于,他的法是否准确,我就不知道了。他就是随,我也没详细问。你知道,虽然后来我们转为民用企业了,老员工保密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该的,他们从不乱。当然,不该问的,我也不乱打听。”

“好吧,谢谢您!这个情况非常重要。”赵鹏打开笔记本记下了“昆仑机械厂一分厂”几个字,这是他此行的唯一收获。

“那么,再见吧!有什么新情况,随时联系。”赵鹏把档案整理好,就跟姜明志道了别。当年,昆仑厂是中央直属企业,很多情况还是要回北京了解。那个神秘的一分厂在这个边远的城更不会找到一点线索。赵鹏决定马上返回北京。

赵鹏匆匆赶回了北京。607处动用了一切力量,查找昆仑机械厂一分厂、曙光项目和69B型两栖装甲车这些线索。可是得到答复,无一例外地是“查不到”、“不清楚”、“不知道”。算来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几乎是五年的时间,宁致远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信息也没留下。

几经周折,赵鹏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一位当年参加过曙光项目的技术人员被找到了,这个当年的机修技术员已经退休,人就住在北京。

赵鹏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一条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院不大,院子里青砖铺地,没有种植花草树木。一进院门,两侧各有一个门房,正对院门是五六间正房,左右厢房也各有五六间。从外表看起来,这个四合院与旧时常见的普通民居并无二致。

跨进院门,赵鹏来到位于院子左边的一间厢房,抬手轻轻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个中年人把赵鹏让进屋里。这间屋子是一个套间。外屋不大,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就再没有多余的陈设。

“请稍候。”中年人请赵鹏在桌子旁坐下,也不多言,就转身进了里屋。片刻,中年人扶着一位老人走了出来。

老人打量着赵鹏,在另一把椅子上坐下,和善地笑着问道,“同志,是你要问宁致远的情况?”

“是的,这是我的证件。”赵鹏掏出证件,递给老人。

“不用看这个了,早有同志来过了,过了。”老人乐呵呵地道。他没有接赵鹏的证件,中年人倒是接过去,认真地看了一番。

“老同志,我们要了解一些宁致远的情况,当年你们在一起工作?”赵鹏温和地笑着,轻声问道。

“是。不过,不上是一起工作。基地人很多,我和宁总工程师没有太多接触。我当时只是一名负责设备安装的技术员,他是总工程师,接触的机会不多。再,在工作时,我们是不许随便话聊天的。”老人依旧笑着,回答道。

“曙光项目是什么项目?”赵鹏继续问道。

“当时,调我们去的时候,是研制两栖装甲车。不过,后来试验失败了,我们都被审查了。审查时,不,我们被审查之前,基地开过一些批斗宁致远的大会,会上人那是时空穿梭机。当时,我还看见过一份批判材料,上面‘修正主义分子魏立功伙同反动学术权威宁致远,进行唯心主义伪科学的穿越时空试验。与他们的复辟的图谋一样,唯心主义的穿越时间的伪科学也最终必然地破产了。’我年轻时对穿越什么的也很有兴趣的,当时就想原来我们造的是时空机啊,嘴上不敢,心里特别兴奋。所以这份批判稿,我记得特别牢,一字不差。后来,批判材料都被收回了,还给我们下了命令严禁泄露在基地知道的情况。这几十年,这些几乎都烂在我的肚子里了。”老人很健谈,而且记忆力很好,津津乐道地回忆着往事。看得出来,能有机会在有生之年把这些秘密出来,令他无比兴奋。

“魏立功是谁?”赵鹏平静地问道。他觉得这个名字十分陌生。

“他是基地司令,听试验失败后,他就自杀了。还有黄正非是基地政委,还有一个保卫干事姓张,叫什么,记不起来了。别的人,我就不知道了。当时,我们是从不同单位调来的,我们单位抽过来的就我一个人。那时侯,是有纪律的,不许打听别人的情况。”显然,老人很愿意配合赵鹏的工作,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股脑都了出来。

赵鹏一边把老人的情况记下来,一边缓缓地问道,“关于曙光项目和宁致远,您还知道些别的情况吗?”

老人又回想了片刻,摇摇头,道,“别的情况,就不知道什么了。”

离开了老人家里,赵鹏回到607处,立即命人查魏立功和黄正非的情况。

很快,607处就查明了魏立功和黄正非的情况。魏立功,建国初期,是一名军长;后来,长期在空军工作,上世纪70年代去世。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信息了。黄正非,也曾长期在部队工作,主要担任各级政委,文革中受冲击,后来恢复工作,后来离休,于十多年前去世。

“从目前了解到情况看,可以确定,宁致远在魏立功领导下,进行过与虫洞有关的穿越时空的实验,并且失败了。”赵鹏在心中暗想。***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