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第二天,吃过简单的早餐,团队的成员,赵鹏、贾元春、汪大道和乌里扬诺夫,又聚到汪大道的办公室,继续讨论A2项目。

只经过了一夜时间,汪大道的办公室就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那张豪华的老板台已经被搬走了,换成了四张简单的电脑桌和几把同样简陋的靠背椅。电脑桌两两相对,整齐地摆在屋子中央。电脑桌上,放满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办公设备。考究的真皮单人沙发和精致的红木茶几,也被换成了档次不高的布艺双人沙发。原本空空荡荡的墙边,摆上了几个装着密码锁的文件柜。一面墙上,还挂起了一个巨大投影屏幕。沿着墙边,布满了各种电源线、网线、数据线,它们被用不干胶简单地缠在一起,随意地扔在那里。本来略显空旷的办公室,此刻变得十分拥挤和凌乱,让置身其中的人们随时都能感受到一种紧张和忙碌的气氛。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厚重的落地窗帘依然挂在窗前,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窗外晴朗秋日的和煦阳光。

团队的成员似乎个个都有一种见怪不怪的本事,没有人对房间天翻地覆般的改变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惊讶,仿佛这个房间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般。他们各自随意找了个座位坐下,赵鹏清清嗓子,宣布开始开会了。

607处已经把能找到的与宁致远有关的档案都调来了。赵鹏走到桌边,打开投影仪,转身指着屏幕上的各种档案材料,开始给大家介绍起了有关情况。

按照档案中的记录,宁致远归国后,先是在物理研究院做了一段时间的文献翻译工作;后来,在文革中,宁致远受到冲击;60年代末期,正当运动处在**的时候,宁致远被调动到大三线的一家军工企业——昆仑机械厂工作;在昆仑机械厂,宁致远参加了一个研制69B型水陆两栖装甲车的军工科研项目,这个项目的代号是“曙光-1969”;70年代中期,宁致远返回了物理研究院,在新材料攻关组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宁致远开始从事天体物理学理论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此后,直到病倒住院,宁致远再也没有离开物理研究院,工作也再没有变动。然而,宁致远相对简单的工作经历中有一段明显的缺失。70年代初的几年时间里,他的工作经历完是一片空白,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以上就是宁致远大致的工作经历。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吗?都谈谈自己的看法。”介绍完宁致远的简要工作经历,赵鹏停了下来,抬头望着团队的三位成员,询问他们的看法。

“宁老师是学理论物理的,为什么调他去兵工厂研制装甲车?对机械设计和制造,他完是外行啊。”贾元春立即疑惑地问道。毫无疑问,这是宁致远工作简历中很明显的疑点之一。

“这个可能与研制制造装甲车的材料有关吧,比如某种特种钢材。我们注意到,宁致远回到物理研究院以后,从事的就是新材料的研究。”赵鹏推测。

“那么,为什么不调他去冶炼厂或轧钢厂,或者什么材料加工厂?”贾元春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很外行的,他并不了解武器装备所需的特种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

赵鹏笑了。他十分耐心地解释,“那时的军工企业都是大而的企业,制造武器装备的材料很多都是自己独立研发的。而且,即使现在,很多军工企业,甚至一些民用企业,也要自己研发一些本企业生产需要的特种材料。”

赵鹏的解释是得通的,贾元春不吭声了。虽然轻易服了贾元春,但其实赵鹏对自己的法也并不是十分信服。不错,宁致远可能是因为在昆仑机械厂从事了新材料的研究,所以回到物理研究院后继续做新材料研究。可是,这并不是调宁致远去研究特种材料的理由啊。况且,没有任何记录表明,宁致远在昆仑机械厂的工作是研究特种材料。

“我认为,宁致远缺失的几年工作经历很关键。他可能在这段时间参加了某个高度机密的研究工作,而由于保密的原因,这些工作不允许被记录在人事档案里。”乌里扬诺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非常确信宁致远在那段时间做了和虫洞有关的研究,宁致远工作经历中的空白更加深了他的怀疑。

“是呀,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我们应该尽快调查清楚这些情况,必要时要去昆仑机械厂调查。”赵鹏对乌里扬诺夫的怀疑表示赞同。宁致远这段空缺的履历太明显了,太可疑了,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

“宁致远给我写那封信的时间正好是1971年8月份,那也是他的工作履历中断的开始时间。这个时间点太敏感,太明确了。我确信,宁致远一定在那时从事了某个空间技术的研究。”乌里扬诺夫很自信地分析道。赵鹏的肯定似乎增加了他信心。

赵鹏正要话,许靖雯推门走了进来。她已经取下了固定颈部的支架,只剩左肩还缠着绷带。她快步走到赵鹏跟前,把一个档案递给他。“处长,这是处里通知去取的公安部门刚刚转过来的档案材料。”

赵鹏接过许靖雯递过来的档案,打开,抽出三页泛黄的纸。最上面的一页是一份审查结论,上面写着:“经审查,未发现宁致远同志存在政治问题。准予解除审查。”下面是一份关于对宁致远进行审查的决定,上面写着:“经上级批准,对宁致远进行隔离审查。”。最下面的一页是一份明,内容是:“按照有关要求,所有审查记录均已销毁。特此明。”审查的起止时间恰好和宁致远档案中缺失的时间吻合。

“是因为给我写了信,宁致远被秘密调查了?”宁致远缺失的履历完整了,乌里扬诺夫对这个结果稍显失望。

“这些怎么是无头告示啊!为什么要对宁致远进行审查?怎么审查?谁来审查?为什么解除审查?都没嘛。五年时间,就这三页纸就完了?再,为什么要销毁审查记录呢?”贾元春惊奇瞪大了眼睛,十分不解地问道。他简直不敢相信,公安机关办理案件,竟然比他们研究院处理他的责任事故还马虎和草率。

“是呀,这几分材料只能证明宁致远在那几年受到过审查,并且在审查中未发现问题。除此之外,明不了任何问题。”赵鹏不无遗憾地感叹着。这份添补了宁致远履历空白材料的出现,不仅没有消除他对宁致远那段离奇消失的经历的疑问,反而更加令他疑虑重重了。沉思了片刻,赵鹏又若有所思的道,“至于销毁审查记录的原因,我想,这可能是为了保密吧。”

“保密?保什么密?”贾元春马上追问道。他以为赵鹏发现了什么线索,立刻来了精神。

“你们注意到没有?销毁档案的理由是‘按要求’,不是‘按规定’,这明,审查记录是奉上级的命令销毁的。显然,上级部门和领导认为记录的内容绝对不能泄露,所以命令专案组或办案人员销毁了审查记录。至于,为什么要采取如此极端的保密措施,现在无法判断。”赵鹏低声解释道。他又转向乌里杨诺夫,十分肯定地对他,“我判断,宁致远被审查应该和你们的通信这件事无关,不是因为泄密的原因。”

贾元春欲言又止。赵鹏的话,他似懂非懂。赵鹏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与他平素思考问题的逻辑完不同,令他无法理解。贾元春有一种如坠烟里雾里的感觉,明明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却又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他和同样一脸困惑的乌里扬诺夫对视了一眼,决定不再追问下去了。

见大家又都不做声了,赵鹏转向许靖雯,平静地问道,“许,还有可能找到更多的资料吗?办案人员还能找到吗?”

许靖雯摇摇头,神态似乎比赵鹏还失望,低声回答,“能找到的资料在这里了。公安部门已经力配合我们的工作,所有相关档案都查过了,几乎不可能再有新发现了。专案组和办案人没留下任何记录。时间过于久远了,当时的情况又很不正常,相关机构和人员变化很大。所以,办案人员无从查起了。”

“好吧,先这样吧!”这一点也不出赵鹏所料,既然审查宁致远是高度的机密,参与审查的人员不是另一个机密才怪呢,查他们的情况也许并不比查宁致远的情况轻松。

“下面,我接着介绍昆仑机械厂和69B型装甲车的情况。”赵鹏喝了水,润润干渴的喉咙,暂时放下了宁致远的问题,继续给大家介绍昆仑机械厂和69B型装甲车的情况。

关于昆仑机械厂,607处也找到了相关的档案材料。该厂是国际关系紧张时期,建设的军工企业,在西南地区的深山之中;建成后,由于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并没有大规模生产武器装备;后来,国家转向经济建设,该厂曾经一度转型为生产民用产品的企业,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该厂始终受到资金、交通、技术等方面条件的困扰,生产经营状况一直不好,最终破产解体。目前,该厂厂房设备已经完拆除,人员也已经部遣散,只在当地设有一个留守办事处,处理一些善后问题。在昆仑机械厂的情况中,也存在一个疑点,这家企业并不生产装甲车或任何一种军用及民用车辆。

关于69B型装甲车。查到的档案资料显示,69型装甲车是仿制的苏式T45型装甲车,当时国很多军工企业都生产过,装备部队的数量也十分巨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型装甲车没有改装的69B型或其它型号的水陆两栖装甲车。

赵鹏讲完了。贾元春、乌里扬诺夫、汪大道、许靖雯,都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我认为,在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昆仑机械厂,开展曙光-1969项目研制装甲车,是十分可疑的情况。69B型水陆两栖装甲车,不但从未装备过部队,连样车也没人见过,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线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见大家都不话,赵鹏就继续谈自己的见解,启发大家的思路。

“让处里派人去昆仑机械厂调查一下吧。宁致远在那里工作了很长时间,有些问题只有到当地才能查清楚。”许靖雯是会开到一半才赶来的,不知道他们先前讨论的情况,所以本来不打算发表意见。此时,见大家都默不作声,她才提出自己建议。

许靖雯还不知道,查阅分析档案资料,这种607处最为常见的开展调查工作的方式,贾元春和乌里扬诺夫是既不擅长,也不喜欢。

“许,让处里继续调查宁致远被审查的情况,还有曙光-1969和69B型装甲车的情况。昆仑机械厂,还是我亲自去走一趟吧。”赵鹏也发觉了和贾元春他们分析档案资料不会有太多的收获,他决定立刻结束这次不成功的案情分析会。他看了看时间,抬头看着大家,笑了笑,略带歉意地道,“中午了,大家都饿了吧。上午的讨论就到这里吧。现在,散会,去餐厅,吃饭吧。”

“对,吃饭去!都十二点多了,饿死人不偿命吗?”一上午没一句话的汪大道,此时如逢大赦,大吵大嚷着,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也许是这一上午的气氛过于沉闷压抑了,大家似乎还都没有缓过劲来,竟然谁也没有搭理汪大道。大家默默地站起身,简单地收拾了桌上的文件,去餐厅吃饭了。汪大道略显尴尬,讪讪地跟在他们身后,去餐厅了。***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