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三国凨 > 第147章 前车之鉴

第147章 前车之鉴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相比幽州,徐州东武显然要暖和安定得多,唐凨也难得的忙里偷闲了几天,好好的陪着两位心爱的夫人。

他的心情很好,蔡琰和来莺儿的玉腹,自然又明显了三分,距离他当父亲的日子不远了。

所以,他也很是期待和高兴。

徐州这边,暂时比较安定,如果历史的走向不变,曹操要到明年夏才会对徐州再用兵。而辽东有三弟陈到和军师秦松、张肱在,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至于幽州,他不确定似乎能救刘虞一命,臧洪是他从手下中挑选出来,奔赴幽州的,能否赶的上,他都有利,至少能给万年公主一个交代和好的印象。

想什么,便很快就来了。半个月后,唐凨收到了臧洪的消息,他已经到了青州东莱了,不日将回到东武。信上说刘虞身死,他救回了其妻女,还带了个田畴。

唐凨轻叹了口气,刘虞还是死了,历史的结局无法避免。不过能救回其妻女也是不容易,也是件有利的事情。

唐凨这几天,便开始整理刘虞成败的原因,他有这个习惯,对于大汉的一些战事或诸侯的消亡,都会做一些总结,以便避免自己所犯,好的就借鉴,不好的就谨记,这样才能在这乱世走的稳,才能更好的与汉末枭雄们过招,也能让手下将臣得到经验与提高应变能力。因为这样的会议交流每月都会进行。

为的就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刘虞如何败亡的,与他的为人处世分不开,而主要还是要看其民族政策。当然这始终都与公孙瓒有关。

因为他俩的恩怨来自这个乱世,因利益而交锋,直到刘虞消亡!

其实,古之华夏之北患,来至于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碰撞。

所以,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向来是中原王朝的致命伤,自始皇大帝嬴政开创大一统的万世基业以来,秦朝采取狂修长城这种极品防御措施来抵御匈奴部落的游牧骑兵。

经过多年韬光养晦和休养生息的东西两汉王朝终于换来大规模讨伐匈奴的辉煌战果,南匈奴归附中原王朝,北匈奴一路向西逃遁,竟然慢慢消失在欧洲的浩瀚历史尘埃中。

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竟成为后世王朝无法抹去的噩梦!中原王朝绞尽脑汁,狂送美女的和亲政策采纳过,天量巨额银两以岁币的形式朝贡过,不幸的是,管的了今天管不了明天。昏招迭出的政策终于导致魏晋名士斯文扫地,五胡乱中华。

若非那时汉民族出了个民族英雄冉闵,后称冉闵大帝,汉民族指不定会消亡,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会中断。

到了公元1200年时,北方的“神族”成吉思汗家族率领蒙古铁骑扫荡了欧亚大陆。

公元1600年时,曾经折磨脑残朝廷诛杀名将岳飞的女真部落再度崛起,凭借大明王朝上至末代崇祯帝、中至名将李成梁、下至大顺朝开国流窜帝李自成的轮番政策失误,一举扣关成功,问鼎神州,将世界顶级泱泱大国引向彻底的闭关锁国,我们的中华民族从地球巅峰民族,转眼降为二流,跌向三流。

后华夏毛祖大帝,一统中华,经三皇五帝之奋斗,才又重新站在世界巅峰。

今天,三国这令人心潮澎湃的时代,唐砜想以辨析幽州牧刘虞的民族政策来破解这个千古谜题,这个辨析对于他今后处理民族问题仍然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因为政治问题的经济分析永远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因为迟早会与北方、西方甚至南方少数民族交锋!唐凨他有这个宏大目标和前瞻性。

武力镇压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和叛乱,是公孙瓒的政策,与刘虞的怀柔政策正好相反。

公孙瓒这个人,虽然在将星璀璨的三国时代如昙花一现,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代表着一个相当血性的北方问题的解决思路。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黄巾农民大起义烽火燎原。与此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中,匈奴继续处于衰落中,东北大地兴起了另外两大游牧民族:乌桓和鲜卑。乌桓的势头更猛一些。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代枭雄公孙瓒就是依靠刀劈斧剁游牧骑兵,而建立奇功,崛起于幽州大地。

公孙瓒以神奇的个人武功从长史升涿县县令。年轻时的公孙瓒是辽东郡内一个属国相府的长史,在这之前,公孙瓒先后就任过门下书佐和郎中,这三个职位都是不折不扣的文职。

在某次意外邂逅数百鲜卑骑兵时,公孙瓒身边只有几十名骑兵,大家当机立断冲上去了吗?不!是毅然决然地撤退了,不过是退入一座空亭,公孙瓒对兄弟们说:“现在不能果断冲杀,大家就是死路一条!”言毕,公孙瓒将长枪两头都装上枪头,纵马飞驰而出,杀入敌阵,双方疯狂搏杀,公孙瓒个人一举捅死数十人,鲜卑骑兵大骇,遁去,公孙瓒这一边也伤亡一半。从此鲜卑人不敢入塞,公孙瓒得以晋升涿县县令;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瓚乃退入空亭中,约其从骑曰:“今不冲之,则死尽矣。”瓚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迁为涿令。

这个升迁很是神奇,县有县尉,郡有郡尉,均为地方政府的军职,公孙瓒这么牛叉的个人武功为什么晋升的是县令?我们认为这恐怕得益于公孙瓒早年曾追随国学大师卢植就读经学,而卢植就是朝廷大名鼎鼎的镇压黄巾起义的三大统帅之一。公孙瓒在县令这个岗位上,从此就和游牧骑兵较上劲了,每当听说有游牧骑兵来袭,公孙瓒都跟遭遇杀父仇人一样愤怒,或追杀,或夜袭。《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每闻有警,瓚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虏识瓚声,惮其勇,莫敢抗犯。

公孙瓒镇压民汉联合叛乱,因功升骑都尉。幽州渔阳郡胡人和汉人联合叛乱,陈寿只是在《公孙瓒传》中简单的说渔阳郡一个叫张纯的人引诱辽西郡乌桓丘力居部落叛乱。

这个张纯是个什么出身呢?陈寿在《公孙瓒传》中压根就没有提。但显然也不会太差,而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否则何以敢反叛称帝!

公孙瓒镇压叛乱有功升骑都尉,唐凨发现这是公孙瓒辉煌年代开始的第一个军职。瓚将所领,追讨纯等有功,迁骑都尉。

公孙瓒军事镇压的短期效果显著:属国乌丸贪至王率种人诣瓚降。也就是说有一个乌桓部落的首领贪至王率领部众向公孙瓒投降了。这个乌桓部落位于幽州境内的某个属国。

这个属国是刘姓封国,还是朝廷赐封的民族属国?不得而知。公孙瓒和身边数十骑兵均骑白马,从此自称特种部队“白马义从”,公孙瓒因功晋升陆军中将(中郎将),爵封都亭侯,游牧骑兵只要听说公孙瓒来了,立马选择逃遁。

唐凨认为,在董卓进京前,杂号将军还没有泛滥之前,中郎将是货真价实的陆军中将。他现在的安国将军,还是数年前拜董卓所封!

(本章完)

商#城@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赶紧来商城中文网阅读!w#w#w..c#o#m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