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楚河汉界 > 第二十三节 大变

第二十三节 大变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最快更新楚河汉界最新章节!

三川失守的消息传来时,王离的军队已经开到距离定陶不到五十里远了。

“荥阳失守了?”

“荥阳失守了!”

荥阳的噩耗在秦军里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我还以为会另外派人去增援李由,不会让他真的失守的。”王离对一个心腹门客喃喃说道:“但我确实没有受到明确命令,让我去增援荥阳,不是吗?”

“确实没有,”这个门客小心翼翼地说道:“君上没有错。”

“唉,要是我当时分出一军。”王离狠狠地拍了下大腿,露出副悔恨的样子,但无论是他的门客还是秦军的将官,都没有一个人接话。

李斯和赵高的政治斗争这样险恶,谁敢真的伸一脚进去,王离躲得远远的不就是生怕被牵扯进去吗?要不是怕族诛王离又怎么会不去救李由?

荥阳失守,就意味着王离和章邯一样,已经成为了悬师敌境的孤军,再也不用指望关中的粮草和援兵了,若是战败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撤退。

“派使者冲进定陶,让少府火速突围,”王离黑着脸说道,唯一让他稍感安慰的就是:定陶附近的楚军好像相当地麻痹大意,完没有察觉到偷偷摸摸潜行过来的王离大军——看起来王离还是很有机会接应章邯逃生的——至少是救了一个九卿级别的同僚。

派出敢死队后,王离就开始观察地图,使者有可能冲进定陶去,也有可能被楚军截获,那样项梁就会发现王离的军队;即使一切顺利,章邯突围出来后,项梁也肯定会追击,那样王离还是需要一条能够逃回秦国的路径。

思来想去,王离觉得最可行的道路居然是原路返回朝歌,然后通过赵地杀一条血路回上郡去,看到这里王离又是狠狠地一拍掌:“这李由怎么就败得这么快呢?哪怕他再多撑些时日也好啊,为什么要出城野战呢?”

……

而在咸阳,皇帝此时仍不知道荥阳失守、李由战死、三川被楚军夺去的消息。

郎中令赵高冷着脸,一言不发地盯着跪在他面前的使者。

“郎中令,”使者几乎带着哭腔,向赵高哀求道:“在下不敢谎报,李由千真万确是战死了。”

赵高厌恶地挥挥手,让左右把几乎吓瘫了的使者拖出门去。

荥阳失守的消息早就到了咸阳,给关中的巨大震撼比当初周文攻破函谷关还要大,毕竟那个时候谁都知道周文是一支孤军,陈胜的主力被李由牢牢地挡在三川之外。而现在山东通向函谷关的大道已经畅通无阻,听说楚军不但帮助魏国复国,甚至开始搜索韩国的王族了,眼看六国就要统统重现于世了。

不过赵高担忧的不是这个,而是为李由的下场而烦恼,他满心盼着李由或降或逃,投降自然不用说,就是逃跑也很好,赵高立刻就可以把他拿下,然后把丢失三川的责任部扣到他头上去。

可现在李由居然战死了,这个楚人明明已经被赵高逼到了绝境,可是居然还是不逃不降,而是率领门客与刘邦死战到最后一刻。

如果赵高去向皇帝汇报三川沦陷,那皇帝必然会问到李由,而如果赵高据实禀告,说不定皇帝就又会生出对李家的怜悯之心来——更可怕的是,赵高知道皇帝是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有错的,要是皇帝心痛三川丢失而又找不到替罪羊的话,那皇帝说不定就会向赵高发怒。

正是因为这个担忧,赵高只能反反复复确认李由的死讯,同时对三川战事严格保密:现在关中大震,咸阳一日三惊,流传着楚军叩关的各种谣言,可宫中仍是歌舞升平,好多天都不曾有大臣求见皇帝了,二世也乐得清闲。

“事到如今,只有告诉皇帝李由投降刘邦了。”赵高思来想去,还是先解决了李斯这个心腹大患再说。

……

皇帝一连二十几天不被国事打扰的欢乐时光,终于被打断了。

不过听说是郎中令来求见时,皇帝的好心情也没有被打消多少,传赵高进来的时候,皇帝还对他大笑道:“来得正好,陪朕喝一杯……”

不过赵高没有应声,而是扑倒在御前放声嚎啕:“陛下,李由这贼叛乱了啊。”

无论是伺候皇帝的太监,还是宫中的舞女,里面到处都是赵高的眼线,这些人的胆子可比大臣要小很多。通过这些眼线,赵高很确定皇帝对三川的事还一无所知,现在皇帝也是整个咸阳宫里唯一对此一无所知的人。

赵高哭哭啼啼地说道,他奉皇帝之命,再三派使者去荥阳督战,和刘邦早有勾结的李由实在推辞不了,见图谋即将败露,最后终于凶相毕露地杀了咸阳使者,然后帅荥阳军投降了刘邦。

这一番话把皇帝听得是怒发冲冠,拍案大怒道:“本来朕还心软过,想这贼要是好好打仗,朕就赦免了他的父亲,放李斯去做一个黔首。”

“这事李斯也有份。”赵高掏出准备好的文书,双手将其高举过顶:“陛下请看,这是截获的李由和刘邦的来往通信,幕后主使根本就是李斯,他们父子楚人,和楚贼是早有勾结啊。”

皇帝扫了一眼那伪造的书信,就愤恨地一把扔在地上,跳起来对赵高吼道:“李斯这狗东西,速速夷其三族!”

“臣遵旨。”赵高叩首嚎叫道。

“你接任丞相,”皇帝对赵高继续叫道:“出兵讨伐叛贼,夺回三川。”

“遵命,臣肝脑涂地,也要为陛下分忧。”

赵高说着偷偷地使了个眼色,宫女的中眼线立刻鼓动大伙儿一拥而上,把皇帝围在中间。

在皇帝的大笑声中,赵高静悄悄地退了出去,一出门就对心腹说道:“立刻动手,去监狱提人,现在就把李斯家斩首。”

……

王离不敢靠得太紧,在定陶北方五十里外躲了两天。第三天夜里,正在王离加派人手,仔细侦查楚军动静的时候,他派去定陶的使者就回来了。

而且还带了一个人回来。

“少府?”见到来人后,王离一下子愣住了。

“麾下。”章邯也不和王离多客套,冲进他营帐后,就把其他人都赶了出去,要和王离一个人秘议。按说章邯身份比王离要高不少,但见面之后章邯客气得不得了,用的都是敬语,就好像两个人是地位相同一般。

才剩下两人后,章邯就说道:“麾下来得正好,我们内外夹击项梁,定能大破之。”

“夹击项梁?”王离听了连连摇头:“楚军势大,荥阳失守,我们最好赶紧走,既然少府出来了,那我们也不用等别人了,少府这就跟我走吧。”

身为九卿之一的章邯很有营救价值,还是赵高的政治盟友,至于定陶里面的万余秦军,王离能救则救,救不了也无所谓——三川都丢了,要是为了救这万把人把自己的大军也扔在这里可怎么办?

“不,不能走!”在这个问题上,章邯倒是和王离的利益不一致,他带着皇帝、郎中令的厚望,还有三万秦军杀出了函谷关。现在被章邯灭掉的魏国复国了,看起来韩国也离复国不远了,之前章邯夺取的陈郡也被楚国抢回去了,还把三川都抢走了,要是这时孤零零一个人回去,别说未来的相位了或是眼下的少府了,就是性命和族人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项梁无谋,根本不会打仗,绝不是你我对手。”章邯大叫起来。

王离闻言又是一愣,心说这章少府莫不是疯了吧,他被楚军从齐国边境一路赶回定陶,出关以来抢到的土地统统还给了楚人,还搭上了好大的一笔利息;更不用说曾经大军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听说连出关时的三成都不到,这项梁要是无谋,章邯岂不是连狗都不如了?

章邯一看王离的脸色就知道对方不信,他急忙说道:“项梁真是草包一个,麾下且听我细细道来……”

刘邦和项羽在定陶围住了章邯后,隔三差五就改变布置,就算不打算认真攻城,也不时发动些小攻势来让士兵保持士气和紧张态势。而自从项梁抵达,刘邦、项羽被他派去攻掠魏、韩之地后,定陶城外的楚军就算是放假了。

这么久以来,章邯站在城头上就没见过项梁调整过一次营盘,虽然楚军现在的营盘是当初刘邦、项羽精心设计的十分坚固,但也经不住章邯一天到晚没事就研究、琢磨。要不是章邯实在是被刘邦、项羽打得太惨了,他早就出城逆袭了。

而且据章邯所说,项梁现在就是一门心思地想围死定陶的援军,这么多天来同样没有发起过一次攻打的行动,不但让城内本来惶恐不安的秦军彻底恢复了士气,还导致城外的楚军变得异常松懈。

为了防止王离不信,章邯还让他把派去定陶的使者叫来询问。而几个使者都证实了章邯的话,城外的楚军只是看住大路不让秦军主力逃走就满足了,对警戒做的极其松懈,他们几个本来以为能有一个冲进定陶就不错,没想到都轻松地混过了楚军的包围圈。要不是楚军防备这么松懈,对定陶的军事压力也接近于无,章邯都不敢跟着王离的使者赶来说服他——孤身突围的危险不说,这一离开就是好几天,要是楚军这期间攻城,城内连稳定军心的工作都没法做。

摆手让使者下去后,王离瞪着章邯,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搞清楚:“那少府之前是怎么输的呢?”

“唉,”章邯长叹一声:“项羽,就是项燕的长孙,骁勇过人,还有刘邦,明明是个黔首,但指挥战阵竟然是滴水不漏。”

“这明明就是你也不会打仗。”王离心里这么想,但口中没说出来,他和项羽的年龄差不多,都是将门子弟,所以章邯因为项羽年轻而轻视过他,王离倒是完不会,可刘邦一个黔首被章邯说得神通广大,王离脸上就露出不以为然的样子。

章邯察言观色,就不再提刘邦,而是专心说明项梁其实并无什么军略。王离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听着听着就有了跃跃欲试的意思。

“若是斩杀了项梁,确实对我们退兵颇有好处。”王离点点头,本来他对项梁这位项燕之子还是有所顾忌的,但听章邯说完,又向使者求证后,王离心中对楚人的蔑视顿时又占了上风。

“只是若是遇到刘邦,项羽,切不可轻视。”章邯说道。

“少府放心,”王离直接就把那个黔首忽略掉了,他对章邯拍着胸脯保证道:“项燕就是我祖父杀的,这个什么项羽也不会是我对手,将来若是遇到我便宰了他给少府报仇。既然今天这个侄子不在,我就先杀了叔叔,我家就是他们项家的克星。”王离说完,就向章邯仔细询问起楚军的布置来。

“斩杀了项梁确实极有好处,”听了一会儿后,王离对给定陶解围更有信心了,本来来之前王离还担忧接应章邯脱险后该怎么办,留下断后的军队多了心疼,留下少了又怕挡不住楚军的追击。所以刚刚见到章邯的时候,王离第一个念头就是连定陶都别靠近了,直接带着章邯就撤兵,章邯的部下就统统留下算是断后部队好了,可现在王离既然决心靠近定陶的楚军,就发觉杀了项梁或许比直接跑要好:“要是能杀了项梁,那楚军怎么也会乱上几天,等他们缓过劲来,我们说不定都已经回到朝歌了。”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章邯补充道:“只要杀了项梁,我们多半能不战就收回三川。”

王离脸上顿时又露出疑色,即使打败了项梁,他首先想到的还是要撤军,而且是立刻向北面朝歌方向撤军,定陶距离楚国实在太近,楚军就算被击溃,随时仍能卷土重来。

只是王离不好断然反驳九卿的话。

“项梁虽然打仗不行,但他是楚贼的擎天柱石,没有他楚国没人能服众。”章邯看得很清楚,王离不太相信自己,就进一步解释道:“其次楚王虽然是他所立,但楚王可不是小孩子,我不信项梁死了,楚王还会允许项氏把持朝政,现在楚军中大批将领都是项氏子弟或是项梁提拔的,说不定他们就会自己打起来——就算不会,项羽、刘邦一个是项燕嫡孙,一个是项梁亲信,肯定会回都城去夺权。这样三川不就回来了吗?”

“那项梁就更要死了,”王离到底是年轻,听完章邯这番话后更是大喜:“收回三川可是大功一件。”

至少比杀死一个楚国的执政、或是救出一个被围的公卿的功劳要大很多。

想到此处,王离就摩拳擦掌,立刻命令军拔营向定陶开进,接着又把军队交给副将,急不可待带着一些心腹、门客,和章邯一起赶到楚军附近偷窥项梁的部署。

本来王离还有些顾忌,但在章邯的劝说下,他冒险和章邯一起越过楚军的包围圈,无惊无险地进入了定陶城,然后由章邯带着他登上城头把楚军营地看了个分明。在王离观看的时候,章邯还仔细给他讲解了一番,这些时日来章邯总结出来的巡防时间,还有探马路线。

“这项梁果然不会打仗,”王离啧啧说道:“他死定了,亏他还是项燕嫡子。”

“他小时候就父兄死光,亡命会稽大半辈子,连军队是什么样都没见过,怎么可能懂得打仗?”章邯说道,在这个时代,读书识字的望族子弟,无论是行军布阵还是安营扎寨,对黔首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可和章邯、王离等秦国贵族相比,项梁这种亡国贵族就类似纸上谈兵了,只是想起刘邦和项羽,章邯大惑不解地自言自语道:“可一个黔首,一个小儿,为啥又那么厉害?”

王离没理会章邯的感慨,他观察完楚军的部署后,就向章邯告辞:“三日后,我们内外夹攻项梁。”

“好,子时我们一起去劫营,别人不用多管,但一定要杀了项梁。”若论夜袭,章邯绝对是一把好手,按说黑灯瞎火的不适合进攻,但如果对手是不懂兵法的平民或是缺少实战经验的六国亡国贵族,那他们反倒更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齐王、魏相就是这么死在章邯手里的。

两人约定好时间和路线后,王离又溜出定陶去找他的军队去了。

……

荥阳。

“数百年来诸侯们都不曾成就的功业,对你我二人来说却是易如反掌。”项羽高兴地对刘邦说道,占领荥阳和敖仓后,楚军就开始打听函谷关的消息,据三川的百姓说,秦廷之前力支援章邯和王离作战,根本没有余力修复被周文破坏的函谷关。

今天,探马也返回证实了这些说法。

听说函谷关依然残破后,项羽甚至生出了挥师入关的念头,但和刘邦仔细商议一番后,还是觉得等项梁大军前来后再说。

和项羽并肩站在荥阳城头,望着西面通向洛阳、关中的大道,刘邦也感到满腹豪情,攻陷荥阳可是他少年时的偶像信陵君都不曾做到的。据项羽说,敖仓里的粮食更是堆积如山,足以供攻秦大军所用。

“就是不知道王离到哪里了?”刘邦说道。

占领荥阳后,刘邦和项羽确认李由之前无数次向朝歌求救,但王离始终没有回信,后来朝歌的秦军主力好像也消失不见了。

“肯定是去定陶了吧,就像你说的,王离不敢救李由,但是却不敢不救章邯,”项羽一点儿也不担心,反而仰天大笑:“王翦的孙子,居然如此草包,必定为我叔父所擒。”

其实刘邦也不太担心,王离带领从朝歌南下,北面是赵军,南面是楚军,归路上是荥阳天险,就算王离侥幸接应了章邯突围逃窜,项梁也肯定会帅军紧追不舍。更别说在刘邦看来,王离就是想救章邯都是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前章邯悬师攻齐的时候,秦军的局面都不像王离今天这么险恶。

“我们什么时候把荥阳给魏豹呢?”刘邦问项羽道。

“魏豹?”项羽一瞪眼:“为什么要把荥阳给魏豹?”

&n

你现在所看的《楚河汉界》第二十三节大变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楚河汉界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