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大秦之万世基业 > 第三十二章 家臣

第三十二章 家臣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什么是家臣?

或者说,什么是世家?

纵观华夏历史,除了皇权,有两股势力对华夏历史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封王!

世家!

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是周王朝封王制度之下的产物。

这些国君,以前都只是周王朝的属臣或是宗亲,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周王朝对于这些封王失去了控制能力,最终被这些封王架空。

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末期,东周一直存在,却很少听到东周国君再有什么作为,最后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在三十多年前老死东周王畿之地。

周赧王一死,秦昭襄王便公然霸占了周朝仅剩的王畿之地,迁徙九鼎,毫无掩饰的结束了名义上周朝的统治。

大秦从周王朝的覆灭,看到了封王制度的弊端,取消了封王制度,这一做法虽因为大秦国诈太短,没能看出效果,但无疑给后世王朝敲响了警钟。

或许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托他人之手,封王失去了权力之后,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世家也就应运而生。

不论是世家还是封王,对国朝团结永远都是弊大于利,后来的世家,更是一度拥有左右皇权的力量,成为统治者的心头大患。

此时的习俗,成为了世家萌芽的沃土。

家臣,顾名思义,专属于某家的臣属。

家臣起源于春秋,是各国卿大夫臣属的总称。

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各个势力最值得信赖的一股力量,比如秦王的“太宰”,虽只负责秦王生活起居,在朝中无半点权力,但即便是李斯,亦不敢轻易得罪。

此时的家臣变成了世袭制,与家主宛若一体,两者的关系颇为微妙。

缔结盟约,家臣鲜有背叛主家的,因为背叛的后果,不仅仅关乎自己的身家性命,更关乎家人的前途以及身家性命。

历史上之所以有许多心甘情愿为家主赴死的家臣,揭开美丽故事的面纱,究其原因,这些人敢于赴死的动力,估计也是因为维护家主的利益,等同于维护了自家的利益。

家主若是抛弃家臣,或是对家臣不公,对家主的名誉同样是个巨大的打击。

可以想象,若是哪位家主头昏之下做出这种事情,想要再得到别人的效忠,将会变得何等艰难。

社会结构与环境造成了古人一诺千金,家主与家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因此,荀贵在招收家臣的时候,无不小心再小心,轻易不开这个口子。

王离是王家唯一的后代,此时看来,王离继承家主之位的希望很大,若是能效忠于他,基本上也确定了王家家臣的位置。

对于一个普通匠人来说,这是一个能福泽后代的机会,单泉没想到能落到自己头上,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匠人而已!

“公子可明白家臣的含义?”他有些不确定的道。

王离笑了笑:“老伯可是看我年幼,怕我不知事?”

“公子拥有宿慧的名头,老朽已有耳闻,只是收匠人为家臣的事情,极少发生,老朽或可认为公子只是一时戏言。”

“将门重猛士,谋臣喜智者。”王离点了点头,对单泉的怀疑表示理解,随后又解释道:“若是放在以前,甚至放在如今,也是没错的。

但是,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以后……假设,大秦灭掉六国,天下太平了呢?

若真有那么一天,战事平息,将门若不另辟蹊径,必将没落,小子也只是未雨绸缪而已。

以匠作之物为考验,并不是小子一时心血来潮。若老伯能在匠作方面表现出不凡,小子将来必定有许多依靠老伯的地方,以家臣之名相许,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还望老伯莫要疑心!”

单泉的神色阴晴不定……

“望公子不要以虚言相欺!”良久,拿着王离给他的图纸,单泉脸色深沉的回到了工坊之中。

只有在拥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人才会尽心出力。

王离并不喜欢如毒瘤一般的世家,但家臣的存在,能让王离更加方便组建起一个自己的势力,他也就顺应潮流而行了。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世家的出现已经不可避免,世家成型之后的弊端,或许是他将来需要考虑的事情,但绝不是现在。

又或许跟他毫无半点关系,谁知道呢……

世事无常,谁都无法预料未来,将来他本人的境遇会是怎样,会不会按照他预想的一直走下去,此时犹未可知……

合金的性质变化很难捉摸,只有经过不断的实验才有可能得到一些有用的配方。

冶炼技术从远古时期延续至今,人们对以铜为主的合金研究最多,两千余年如此单一的研究,王离相信,这点难题,还不至于让此时的匠人束手无策。

将图纸交给单泉之后,王离在频阳旧宅又呆了几天,确认正在施工的工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进行之后,他在程立与吴然的陪同下,驱赶马车去到了造纸府衙。

竹子需浸泡百天,只是相对而言,根据竹子硬度不同,百天时间有所浮动,有的七八十天,表层青皮已然脱落,有点超过百天青皮依然紧缚于本体之上。

命工匠挑选出一批脱掉了青皮的竹子,王离将工匠按照工序依次分为几批,各自负责一道工序,开始了造纸的重任。

刘逑被王离任命为造纸令,统管局。

除了刘逑,这些工序唯独蒙毅和李钰可以程参与。

他们想要学习造纸术,是经过家中长辈同意的,既然这些老谋深算的人认为不会有事,王离也就由他们去了。

日子在王离两头跑的时间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便到了七月底。

期间王翦捎回来几封报平安的家信,内容没什么新意,倒是蒙恬的信件,总能让人啧啧称奇,蒙毅和李钰更是露出一副羡慕无比的神色。

六月,秦军与燕军交战于易水,秦军大破燕军,而作为驭手的蒙恬,在只有几名下属的情况下,竟俘获了燕军三千余俘虏……

在冷兵器时代,几个人打败几千人的事情,王离不认为会发生。

后世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因为斗志无,经常出现一个联军士兵俘虏一个整编**营的事情,王离猜想,蒙恬遇到的情况应该和这差不多。

只是,不论过程如何,结果却是令人欢喜的。

俘虏三千,与杀敌三千是一个性质,蒙恬也因此从不更,爵至少上造,升任李信之偏将。

如此晋升速度,堪称神速!

“千亩良田,食邑三百……兄长算是功成名就了。”

几近完工的频阳府邸中,王离弄出来一个烧烤架,在平整的草坪上,正将切成薄片的羊肉放在炭火上烘烤。

油渍滴在炭火上,发出了爆裂的声响。

没有孜然,没有辣椒粉,这些烤肉只能用酱料伴烤,或是烤熟之后用果浆涂抹调味,没有后世肉串吃起了爽快,却有着这个时代独有的香醇。

蒙毅吃了一串涂抹了果浆的肉串,又喝了口冰镇酒水,回味之余,说起蒙恬,仍是满脸羡慕之色。

“再有一年,你们两也能追随他的步伐了,有什么好羡慕的?”

王离吞下嘴里的烤肉,笑着说道。

“燕国覆灭在即,等我们入军之时,恐怕已经没有了多少立功的机会!”蒙毅一脸无奈之色的叹了口气。

“燕国还未灭亡,六国还剩其四。”王离摇摇头,说道:“大秦将士再厉害,也不至于一年破四国,我估计,等到我傅籍之年,说不定还有机会走一遭军中,你们的担心纯粹多余。”

李钰连吃了十余串烤肉,又喝了一大杯冰镇果酒,满足的哈了口气,听见王离所说,停止了继续往嘴里塞烤肉的动作,指了指蒙毅和自己:“我们两个能走一遭军中是肯定的,你能不能赶上还真是没准的事情。”

“无所谓。”王离耸了耸肩膀,说道:“反正我没指望用军功入仕。”

“哦,我忘了,你如今已经是造纸丞了。”李钰拱了拱手,作行礼状,脸上却满是鄙夷之色。

“一个造纸丞入不得你的法眼,但如果十个或是更多造纸丞呢?”王离对李钰笑了笑。

“什么意思?”李钰有些不明所以的道。

“你且糊涂着吧!”王离学着李钰的模样,用鄙夷的眼神瞥了让一眼:“过段时间你阿爷自然会告诉你!”

“你是说,你有更多类似于‘纸’的东西没拿出来?”李钰沉吟了一阵,随即瞪着眼睛问。

王离笑而不语……

看最新最全的书,搜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