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权力暗面 > 第一百七十二回 外宅郎君 帝国大计

第一百七十二回 外宅郎君 帝国大计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韦昭度的事,杨复恭一时半会还没想明白,干脆就不想了。反正,拥立昭宗,他是头功。这饭票够他吃上好长一段时间。

李杰上位后,照例加恩封赏。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追赠亡母王女士尊贵谥号,恭宪皇后。

吉王李保得到一个安慰奖,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梭太傅”,属散官的最高阶,从一品。开府,指的是可以自己的名义设置幕府和幕僚;仪同三司,指的是待遇,跟唐帝国最高待遇的“三公”同一级别。钱多事少,不亦乐乎。

唐廷两大军阀头头,李克用和朱温,以及凤翔事件中表现突出的李茂贞,部加授中央官衔。

杨复恭仍任六军十二卫军容使、加金吾上将军,相当于**队总政委。此外,兼任左神策军中尉,控制守卫京师的禁军。

趁此机会,杨复恭又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让他的心腹义子担任节度使、刺史要职:

杨守立为天威军使;杨守信为玉山军使;杨守贞为龙剑节度使;杨守忠为武定节度使;杨守厚为绵州刺史等等,号称“外宅郎君”。

除此之外,杨复恭还将所收养子六百人,派往各地担任监军,把地方军政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新任皇帝李杰非常和谐,对于杨复恭主张的,他绝不废话,部赞同,表现得十分温顺乖巧。杨复恭也非常满意,对自己这个继承人的选择颇为得意,自诩眼光了得。

实际上,这次杨复恭看走了眼。

李杰是继唐宣宗李忱后,唐帝国不可多得的人才,要不是唐廷已经病入膏肓,命悬一线,李杰还真的有可能力挽狂澜,重振唐廷雄风。

史载,李杰是个非常有志向的人,对哥哥李俨在位时,既没威严,而政令又无法推行,中央权威一天比一天衰落的现象,有深刻警惕,立志恢复祖先的光荣勋业,“意在恢张旧业”。

志向和能力是两回事。

别的现在尚未能下定论,但是仅从忍耐力一项上看,李杰就表现得非常突出。作为一个只有22岁的年轻人,他的忍耐能力已超过了常人的极限。

为了获得权柄,他隐忍多年;为了接下来即将推行的一系列事情得到宦官集团的支持,减少阻力,他又装“死狗”,忽悠杨复恭。

登位后不久,李杰就找来了最高摄政韦昭度,共商国家大事。

“这次朕能继承大统,多得韦爱卿的周璇,以后朝廷诸事还劳韦爱卿多多费心。”李杰。

这次,李杰能以“冷门”上位,整个事情都是韦昭度的杰作。在这场暗流中,韦昭度敏感地嗅到了机遇,烧了李杰的冷灶。

首先,韦昭度炮制了“李保被拥戴”和“杨复恭欲效仿田令孜”两个重要的舆论,并进行了投放和发酵。其后,他又利用杨守立对杨复恭设置了“心锚”。

最后,亲自出场对杨复恭进行了诱导和试探。在诱导的整个过程中,韦昭度对“寿王”只字不提,却巧妙地将杨复恭引导到寿王上,最终逆袭取胜。

也因此,韦昭度得到了政府最高摄政的职位,剔除宦官的因素,他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厉害的是,这个任命是以“先皇遗诏”下达,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除非李俨从棺材里爬出来,重新在写一张。

“皇上折煞微臣了,皇上乃真龙天子,自有上天保佑,微臣只不过是顺应天时而已。”韦昭度拱手道,“帝国的事,微臣责无旁贷,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两人又客气了好一阵子,到底无非就是,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咱们以后合作搞掉别人,从此独大等等。

“帝国新立,内外形势严峻,外有强藩林立,内有宦官专权。”李杰话锋一转,直接转到帝国最棘手的问题上来。“还劳韦爱卿多多谋划,重振我大唐威风。”

“禀皇上,微臣已经深思熟虑过,当下局势先自强,后安内,再攘外,步步为营,必能成就大事。”韦昭度没让李杰失望,他在李杰召见他之前已经研究过对策。

每一个有抱负的人,都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生命,这也是韦昭度要背离杨复恭的深层次原因。韦昭度想要的实现理想的平台,杨复恭根本无法、也不会给他。在杨复恭眼里,韦昭度充其量就是一颗棋子。

随后,韦昭度详细将“三策”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听得李杰如痴如醉,拍手称快。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人就离不开人性。

韦昭度也是如此,“自强策”的第一步便是关乎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涉及到唐廷的“机构改革”。

现在,唐廷中枢体制中存在四股力量,即宰相、翰林学士、枢密使和中策中尉,皇帝通过重用其中一个来掌权。

四者中最有实力的当属神策军中尉和宰相,前者控制御林军,维系着朝廷的安危,后者则是政府官员的首脑,掌管行政机关,相比之下,枢密使和翰林学士手中没有实权,只能在决策中起一定作用。

神策军中尉和枢密使都由宦官担任,要打击宦官,当然不会重用他们,这样只能宰相和翰林学士中选择。

翰林学士是唐朝中后期才进入中枢的,起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况且现在宰相的权利已经微不足道,非但不能削弱,还要加强。

于是,这个机构改革的核心便是把宰相作为依托对象,以此来压制宦官权力。作为宰相首脑的韦昭度自然是这场机构改革的最大得益者,他抛弃杨复恭也是必然之事。

“自强策”的第二步是“增加收入”,行军打仗需要钱,基础建设需要钱,工资福利需要钱,离开财就谈不上事。

韦昭度非常狠辣,拿佛陀开刀。

中晚唐一来,佛教盛行,很多百姓为了逃赋税而皈依佛门,使国家的税赋大为减少。为此,韦昭度请求李杰大力推行道教,私下伸出黑手将佛教的钱没收充公,支持国家建设。

韦昭度还提出重视人才,重视学校教育,重视人才的选拔,既要钱,也要人。同时,提高儒学的地位和作用,命孔子的后裔现任宰相孔纬负责兴修学堂,修缮孔庙。

“自强策两步走完,时机成熟便可进入第三步…不过…”韦昭度突然面露难色,断断续续地,“不过这个暂时没有实现条件。”

“为什么?”皇帝李杰不解道。***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