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权力暗面 > 第九十五回 整风运动 反宣传战

第九十五回 整风运动 反宣传战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黄巢这一停就是两个月。

在当时的形势下,起事军只能采取打游击,放一枪换一地,灵活作战。一来能避免被唐军大兵团包围,钉起揍;二来只有流动才能得到战略物资和兵源的补充。

后代人皆诟病黄巢“流寇主义”,其实有头发谁也不愿意做瘌痢,信开河最容易。

那么,黄巢一反常态做长时间停留究竟所为何事?

这事源于唐军的一场宣传战。

当时,有一种十分恐怖的法在民间疯传:黄巢是天上煞星下凡,只要他老人家摇动手上的刀,就是隔着一座山,照样把人头取下来。

刚开始,听闻自己的事迹,黄巢还挺得意的,也不介意唐军有意丑化他。

令黄巢始料未及的是,进入5月后,军队的风头虽猛,却没因此占到什么便宜。军队所到之处都是人去楼空,就连抢只鸡来下锅都难,非常尴尬。

饭吃不饱,革命热情大减,人心不稳。

黄巢有点懵,赶紧让部队暂且修整,派出侦察兵四处调研,务必了解实情,拿出个解决方案。

很快,报告出炉。

结果显示:唐廷的丑化宣传在民间起作用,百姓们都是让黄巢吓跑的!

原来,黄巢摇刀的版本经民间流转,已经变种,十分恐怖。当下,黄巢已升级为三头六臂,挖人肝,吃人肉,喝人血,拆人骨的大妖怪。

周遭老百姓一听,都慌了神,顾不上祖宗牌位,在“黄妖”到来之前就已经都收拾细软,连滚带爬,逃离家园。

这是唐廷针对“游击战”特意制订的宣传战。目标两个:一来断起事军后勤补给;二来避免百姓与起事军接触,截断他们的兵源补充,压制他们不断扩大之势。

黄巢这才意识到百姓力量的强大。起事军要走得更远,必须走平民路线,靠民众的支持,继续前进。

随后,黄巢马上做出三个指令:

一是整风,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百姓谋幸福的上,彻查并处理军中对百姓的不利行为。

第二,命令底下文官集团,搞个反宣传战,洗白屁股,重夺舆论制高点。

第三,出台一些惠民政策,收买民心。

就在整风运动如火如荼之时,反宣传战也取得了辉煌战果。

黄巢底下的文人集团非常高明,创作了一个优秀的故事,并引领了舆论。

故事是这么忽悠的:

有一天,中原一妇女带着俩娃逃黄巢。

妇女的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他与二娃:娃是亲生,刚能行走;稍大一点的娃是嫂子的遗孤,行动自如。

奇怪的是,妇人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亲生娃步行。

娃跌跌撞撞,落在后头。

有好事的人就问她,“嫂嫂为何不让大娃走路,而让娃走路?”

妇人非常善谈,将黄巢摇刀杀人的恐怖事情和自己因要保嫂子遗孤,而横心放弃亲生孩子诸多事情盘如实相告。

只见那人神神叨叨,故作隐秘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你只需5月初5端午之日,在家门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

言罢,一溜烟状,不见影踪。

妇人认为遇到仙人指点,于是回家按照指点做了准备,并沿途告诉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

因为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大家都相信,按照妇女的指点,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在门插上艾草。

黄巢打军随后到来,竟然也如妇女的那样,家门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百姓看病,问疾苦。

后来,又有消息传出,那个神仙其实就是黄巢先生本人。他本人非常热爱人民,非常注重人间疾苦,常常亲入民间调研,为群众送温暖,讲窝心话。

当日,他感动于妇女的忠义,为破唐军谣言,亲下诺言,保百姓平安。事情一传开,黄巢摇刀不攻自破,老黄的名气也变得越来越好。

历经千年,“插艾草”也渐渐成了中原端午节风俗。

如今的广东省汕尾市有一个纯客方言区,叫陆河县,从中原来的移民已在此地居住超过千年。

陆河客家人有一个十分特殊的风俗叫“走黄巢”。

每年五月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离家出走”,到山上或野外走半天,并采些“艾”和“青草药”,插到家门。

按当地风俗,端午节“走黄巢”有两个时间,一为“走朝”,二为“走昼”。

“走朝”就是大早起来不吃饭就出门,中午才回来做饭。

“走昼”则是先在家吃了早饭再出去“走黄巢”。

随着时间的推移,“走黄巢”的习俗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如今陆河人在端午这一天实际上并没有出去,不过“食昼”或“食朝”的习俗仍旧保留。

多少年来,两种俗不仅各自一代传一代,而且一直在互相“指斥”对方。

“走朝”的人“走昼”的人的祖先“怕死”,黄巢的军队还远远的没来到,就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地跑掉了。

而“走昼”的人则“走朝”的人的祖先“死吃(贪吃)”,黄巢的军队都杀到眼前了,还只顾着吃,是要吃不要命。

双方各执一词,相当可爱。就好像百事可乐和可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相互竞争,长盛不衰,很多时候我们的存在是因为敌人的存在。

在广东潮州市,端午这天也有家家门插艾的习俗,据“艾虎形以辟邪秽”,即是消灾辟邪,习俗也是源于唐代。不知道跟陆河客家人是否有联系,没有砖家研究,也不得而知,遗憾。.

经过两个月的整风,起事军焕然一新,被百姓拥戴。***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