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权力暗面 > 第二十回 渤海高氏 猴子偷桃

第二十回 渤海高氏 猴子偷桃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864一整年就在升官,换人,再升官中浪费了。安南还在南诏手里,南诏也继续在西南横行霸道,烧杀抢掠。

这年3月,彗星出现在二十八宿之一娄星旁边,流光长达三尺。

唐天文台汇报,对照老祖宗留下来的《星经》记载,这颗彗星名字叫“含誉星”,是一颗吉祥的星星。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彗星携娄星是主吉祥的星象,预示好事要来。

唐帝李温非常高兴,立即批示:将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跟国人民分享,并记录在史册,供后人瞻仰。

当下,西南的战事非常尴尬,大量援兵驻扎此地,耗费巨大。然而在镇压裘甫起义中表现非常突出的将军张茵,到任岭西道后却变成了“软柿子”,毫无作为。

对自己人就张牙舞爪,对外人就畏首畏尾,典型的家奴嘴脸。

关键时候,刚从西川长官又升任宰相的夏侯孜给唐廷推荐了一个人叫高骈的人。夏侯孜的眼光非常毒辣,之前推荐王式搞定了裘甫,这会推荐这个高骈也是个一等一的强人。

高骈,字千里,北京人,祖籍河北。

祖上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高家相当有背景,世代都在禁卫军服役,爷爷高崇文曾做到南平郡王。高公子也凭此,年纪轻轻就做到神策军纪检书记。

明明可以靠背景取胜,高公子却偏偏还要文武才。号称,晚唐诗人、名将、军事家。

文方面爱读书,谈论古今,多才博学。武方面更加不得了,随便拿一项箭术出来,就是一箭双雕,人称“落雕侍御”。

864年7月,唐廷命高骈代替张茵当安南司令官,兼任地区征剿总司令,统领各路大军,看来安南来了大救星,也算应了星象之。

高骈从任上动身,往安南走来,一边走一边就作起诗来:

曾驱万马上天山,

风去云回顷刻间。

今日海门南面事,

莫教还似凤林关。

果然文采了得,感觉有点故事,又好像不是很开心的样子。

实际上,过了而立之年后,高骈的官运就非常不顺利。高骈也因此非常不开心,属于那种心理预期太高,而现实总无法达到预期所带来的情绪。俗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时间回到852年,高公子32岁的时候,当时他在神策军纪检书记任上已多时。

这年,唐廷西北面一外族势力党项,聚众起兵,扰乱唐廷边疆。在这场争斗中,高公子被委以重任,首次以主将身份率军抗击,并崭露头角,初显将才。史称百战百胜,用兵如神。

令人意外的是,高骈并没有因此而官运亨通,就连个加封的虚职都没。

一直到8年后,高骈才从原来的职位上调任秦州刺史兼经略使,行政一哥兼军区司令,勉强算是一方大员。

然而,这次升任的真正的原因却是,吐蕃来骚扰,边境告急,唐廷急需一个强人去擦屁股。

高骈非常无奈,写诗吐槽:

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手持金钺冷,身挂铁衣寒。

主圣扶持易,恩深报效难。

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

表面上是向上表明态度,暗中又有抱怨自己不得志的牢骚,个人的复杂情感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仅仅用一年时间,高骈攻下了河州和渭州,将唐廷对吐蕃的防线向前迈了一大步,河州作为吐蕃攻击唐廷的军事支点也完丧失,唐国长安安系数成倍增长。

正当高骈沾沾喜喜,以为唐廷要好好赏他的时候,天降噩耗,上峰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863年2月,唐廷将秦州、河州、渭州加上一个成州,四个地区合并,规格上调为省级军区,命名为天雄战区。但是,新任司令员不是高骈,而是一个叫王晏实的将军,由中央直接“空降”委任。

千辛万苦打下的领地,拱手就让人给霸占,帮别人做了嫁衣,高骈这会忍不住,一脸怒气,嗷嗷大叫。

唐廷将高骈调任西南的人事决策,正是怕高骈不服,借战事将他调走。反正,高骈就是唐廷的“厕纸”,那里有屎,那里就有他。

高骈那首上任诗的真正意思就是指这一茬,等于对唐廷无声怒吼:你他娘要再像凤林关那样搞猴子偷桃,老子就真不干了!

唐廷见高骈的情绪不大对,也有所提防,给他派了个监军宦官李维周,将军权死死拽在手里,以防生变。

监军李维周领了监督任务,也觉得自己是个柄,没把高骈放在眼里,双方关系非常恶劣。高骈本来不爽,现在极不爽。

王晏实是谁?

是什么让他没有寸土之功就取得高位?

高骈为什么这般不招待见,背后是不是有人故意操控?***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