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权力暗面 > 第两百四十一回 人心易变 染指相权

第两百四十一回 人心易变 染指相权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南边的“伪皇帝”董昌黄了,北边的“真皇帝”李杰也过得很窝囊。..cop>上次,年轻气盛的唐帝李杰强挑李茂贞失败后,唐廷的脖子就被架上两把刀,一把李茂贞,一把王行瑜。

自此,唐廷的一举一动都得唯李、王两兄弟马头是瞻。与此同时,两股势力也加快渗透步伐,在政府官员和宦官中培植势力,盘操纵朝政。

人心墙头草,风吹一边倒。

大形势下,不论是饱读诗书的政府官员或者“身残志坚”的宦官都反过来依附李、王两人,转而挟持皇帝,要求赏赐或者特别任命。

皇帝所作批示,官员或者宦官稍不满意,只要通过内部渠道转达李茂贞、王行瑜。李、王就会上疏抨击皇帝,李杰再不改正,第二次奏章就是讽刺诟骂。

“朕虽为帝王,却毫无帝王之尊。韦爱卿可得帮朕想个法子啊!”皇帝李杰对宰相韦昭度说道,一脸愤懑。

当年,韦昭度虽未能在西川有所建树,但他为李杰立下的一番策划却是极为漂亮,李杰也记得心里。于此,危难中,李杰再次将他调入宰相班子,成为他的唯一依赖。

韦昭度上位后也不负所望,和强权军阀对怼,维护皇家仅有的一点尊严。早前,王行瑜要求当“尚书令”,朱温要把国盐铁专卖运输总监署迁到汴州,最终都被唐廷否掉。这俩事都是韦昭度在背后操作。

“扬我之长,避我之短,以我之长制其短。”韦昭度说,现在朝廷的事不外两个:一是军事,一是政治。

军事的话,李、王处于优势,但政治的话,别看俩土包子在朝廷里培植了不少势力,但真正玩起来,优势却在我们。

“韦卿高见!”皇帝李杰一听很是欣喜,但略微思考了一下,眼色又暗淡了下来,说道,“不过,这政治要怎么玩才好?”

玩政治就要在“相权”上下功夫,但是按照当下形势,几乎是不可能任务。

现在,唐廷宰相班子有四位,分别是:崔昭纬、郑延昌、韦昭度、崔胤。首辅和尾辅都是李茂贞的人;郑延昌深藏不露,也不偏向李杰。

皇帝李杰手下只有个韦昭度。单家独口,玩不来也玩不大,这是李杰担心的。

“皇上有所不知,郑延昌因病暂停工作,现在辞呈已递到宰相班子了。借此机会,圣上应速速出手,拉个自己人补上去。”韦昭度说道,“这样一来,宰相班子就是‘两席’对‘两席’,势均力敌。”

“这临时临急的,去哪儿找个人选啊?”听韦昭度这么说,李杰也紧张起来,忧心忡忡地说道,“卿也知道,当下人心不古,弄不好选出来的人也都是他李、王的狗腿子!再说…”

“皇上是怕,您选出来的人选,过不了李、王那一关?”韦昭度接上李杰的话道。

“正是如此。”

“皇上您放心,人选我已选好了,此人极有气节,且不会引起李、王怀疑。”

“有这样的人?谁?”

“郑綮。”

郑綮,就是那个一封信退黄巢,保庐州百姓的创奇人物。此事之后,他被皇帝直接调回中央工作,任皇帝顾问,入则规谏过失,出则骑马散从。

人尽其用,这职位非常适合“硬骨头”老郑,他在这平台上发光发热,燃烧自己,照耀他人。

“郑五歇后倒是很有意思,就是不知他的政治智慧是否如他写的那样?”李杰说道,又想起刚才担忧的问题,“李、王为什么不会怀疑他呢?”

郑綮总爱对时政发表意见,而且创造了一种特别的“郑五歇后体”,用俏皮的歇后语诗歌来批评,通俗易懂,又好笑。李杰也算是半个粉丝。

“皇上记不记得他和杜让能的事?”

一年多前,郑綮做了一件颇为轰动的事。

当时,宰相首辅杜让能的弟弟杜弘徽升任中书舍人。老郑当庭规谏,矛头直指杜让能,以“其兄杜让能辅政,不宜处禁要”为由,要求皇上打回。后来,老郑被杜让能公报私仇,贬去国立大学教书。

“嗯,此人颇有气节。”

“李茂贞和郑綮都和杜家有过节,同敌即是友,这个人事安排穿了个‘马甲’,李茂贞没那么快能发觉的。”

“原来如此。”李杰高兴道。又让宦官拿来了官员花名册,并在上面钦定郑綮为宰相。

人类有一种特别心心理现象,叫“晕轮效应”。人们只要接受了一个人高光的一面,就会把这个人的整体水平都拉到同一个档次。

实际上,韦昭度对郑綮就出现了“晕轮”,他以为一个歇后体写得好的人,必然也极具政治智慧的。

后来事情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

当日,宰相办公厅一官员就悄悄将这个消息捅给老郑,想着先擦个鞋,投个头,问个路。

“一定是弄错了,天下再没人才,也轮不到我老郑。”郑綮听说办公厅官员的道贺,笑呵呵地说道。

“这可是当今皇上在官员花名册上钦定的呀。”官员说道,拱手向西拜了一下。

“真的话,难道不怕人笑话!”郑綮答道,压根就不相信。

官员比较囧,原来想讨个好,却吃了个闭门羹。

等到真正的任命下来,同僚们都纷纷来向郑綮道贺,老郑却一副难为情的样子,挠着头皮自言自语说道,“歇后郑五当宰相,国家大事可知。”

意思是说,要让一个写歇后语的人来当宰相,国家要破落到什么程度。在这点上,郑綮非常有自知自明,这是也非常难能可贵的。

“知人为聪,知己为明”,从另一个角度看,郑綮这水平已很高了。

随后的日子里,老郑只干一件事。

看最新最全的书,搜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