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权力暗面 > 第两百三十六回 浙东谶谣 修建生祠

第两百三十六回 浙东谶谣 修建生祠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894年,一段“谶谣”突然就在浙东民间火起来。一传十,十传百,传得神乎其神。

很快,这事就引起了浙东舆情部门的关注,并层层向上报。

“启禀大帅,近日民间有一段谶谣非常流行。”一个叫应智的道人向董昌报告道。

土豪董昌,钱多人傻没信仰,非常迷信神神鬼鬼,座下有三大道人:应智、王温和巫韩媪,还有一个方士叫朱思远。这四人专门帮董昌搞一些装神弄鬼之事,老董也被他们忽悠得团团转。

这日,四人在应智的带领下一同来见董昌,阵容非常奢华。

见到这般架势,董昌觉得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似的,有点好奇。于是就说,“今天人好齐啊,到底是什么谶谣能引起诸位关注啊?”

“禀告大帅,这谶谣写着‘欲知天子名,日从日上生;兔子上金床,草从草上长。’”应智答道。

“日从日上生…”董昌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就放弃了,一脸不耐烦地说,“什么日啊,草啊,乱七八糟,啥东西来的?”

董昌土豪出身,文化不高,对这种猜哑谜一窍不通。

“大帅,这是个吉利的谶谣啊,有明显指向。”王温补充道。应智等人也都随声附和。

说话间,巫韩媪已取来了笔和纸。..cop>应智接过笔,在平铺的纸上边写边说,“大帅您看,日…从…日上生。”

应智在纸上写了两“日”,一上一下,一小一大,正好构成了一个“昌”字。

“哦,昌?”董昌看了看,说道,似乎没多大兴趣。

“大帅,你再看看,草…从…草上长,两个草就重草。”应智边说又边提笔在纸上写了起来,这会他写了一个“董”字。

“我?”看到这里,董昌这才恍然大悟道,“欲知…天子名…说我为帝?!”一时间惊奇到语无伦次。

“正是。”应智肯定答道,又向在座各位使了一个眼色。

“吾皇万岁。”众人拱手拜倒就喊万岁。

董昌赶紧制止说,光天化日之下,不能这么耍,传出去影响不好。道士们却说,这事顺应天时人意,没什么不可,眼神中透出坚定和固执。

经大家这么一拍,董昌笑得脸都开花,想了想又问道,“兔子上金床,又是什么呢?”

一直没有机会开口的方士朱思远接上话道,“禀告大帅,您生肖属兔,兔子指的正是您,金床是龙椅宝座。”

众人又要拜倒喊口号,董昌却示意停止,又换了个口气说道,“这谶谣不是诸位拿来忽悠本帅的吧?”

“属下不敢!”应智等人急忙扑通跪下,拍着胸口,齐声道。

“大帅,献谶谣的是山阴一个普通的老者。”应智答道,“太上老君向他托梦,说要借凡人之口,透露天机。”

巫韩媪也说道,“老者并不知道谶谣的意思,因为觉得新奇就编成歌谣,为小娃子们所传唱。”

应智道,“此乃天意啊!”

当下,唐廷的正式皇帝李杰还安坐在国都长安,董昌这是嫌自己活得太舒服?竟然有翘掉老板的想法。

实际上,董昌牛就牛在他想这事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他要争先,他要做国第一,李茂贞、李克用、朱温这些巨鳄都还不敢做的事,他就敢。

董昌将钱镠分了家后,搬到浙东。

这一搬让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战略上,杭州为他顶住了北部的压力,战区相对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发展得很快。更重要的是,他垄断了浙东海盐产销,没多久就成为唐廷又一大富豪。

经济控制政治。

有钱了,就要权,钱权勾结又能获得更多的钱和权。

自从唐帝李杰登基以来,治下各战区都实现了“自收自支”,纷纷表示无力再养国家,弄得李杰十分尴尬,常常是有上顿没下顿的,十分窝囊。

凡事有例外,董昌就是个例外。

老董不差钱,也舍得花,一直以来坚持供养唐廷,将金银财宝一车车地往京城拉,所有贡品国排名第一。唐廷认为董昌最忠心,褒扬的命令前后相继,国皆知。

朝廷得到老董的好处也很感动,但是苦于穷得只剩下“职位”,只能将董昌往死里封官,先后加封董昌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陇西郡王。

异性封王,已是破例,属于能封都拿出来封了。

连年升官,将董昌升得飘飘然,逐渐觉得自己是唐帝国上下唯一被耽误了的巨人。

于是,董昌做出了一个既大胆又重要的决定,为自己立生祠。

立生祠,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供膜拜敬仰。

历史上立生祠的,有西汉丞相石庆,明代的清官赵邦清和权阉魏忠贤,董昌以其生活的年代,排在历史第二,非常光荣。

虽不能在年份上取胜,董昌却在专业一项上碾压历代。

董昌的生祠做得非常“用心”,用香木雕刻自己的像,内部挖空,用金玉丝绸做内脏,穿着冕服坐着,又做妻妾塑像在旁边侍候。

日常有安排各种娱乐节目供前来膜拜的消遣,又有属兵排列守护在门阶两旁。董昌还规定,民间祭神赛会一定要在董昌生祠举行。

除此之外,董昌还在体制和机制上予以保障,专门出台鼓励政策,在其属州做“土马”献到生祠里的一律有奖。平常百姓,祭拜后若能说上“段子”的,也是大大有赏。

于是,浙东社会便出现了各种离奇的段子。

不孕妇人说,拜了董老爷,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便秘的说,拜了董老爷,小肚子也不胀了,人也精神了。

强盗说,拜了董老爷,出去干活不拿刀子,遇鬼杀鬼,遇佛杀佛;

女孩也说,拜了董老爷,寻得好郎君,嫁了个好人家。

董昌则说:“有人来祭供酒菜,我就会感应而醉。”感觉上很是烦恼的样子,估计一天要醉上好几回。

凭良心说,能将生祠做到既专业又精彩,纵观历史,董昌毫无悬念要排到第一。

历史上立生祠不外乎有几种目的:有的为感恩而建,有的为献媚而建,有的为了过瘾,老董这个是有政治目的。

他要积聚民意,为下一步的计划做铺垫。

看最新最全的书,搜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