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 第二百五十一章 辽帝自尽

第二百五十一章 辽帝自尽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耶律大石自食苦果,眼见东西两路大军夹击过来,只好带着十万败军仓皇向北撤退。

在黑水城外,耶律大石遇到了今生最惨烈的一战,也是最后一场大战。

忽突从漠西发兵八万快马南下,到了黑水城,联合西夏的黑水镇燕军司两万人马一同会师向南。

在黑水城外五十里,蒙夏联军与西辽军迎头撞上。

耶律大石看着南下的敌军,仰天长啸:“前有狼,后有虎,看来今日只有死战突围了!”

辽军众将士置之死地而后生,士气如回光返照。

他们都明白,只有杀出重围,才有可能见着明日的太阳。因此,辽军将士上下齐心,拿出余力和孤勇,死战蒙夏联军。

两军在戈壁上肉搏了三天三夜,双方死伤惨重。

挨到第五日,岳飞与吴玠率各自骑兵,快马杀到耶律大石后方,将西辽军团团围困,重重包围。

疲惫不堪的西辽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伤亡不计其数。

戈壁滩上已经没有一块石头是没有沾染鲜血的。

余晖下,耶律大石在将士的团团保护下,奋力拼死抢出一道缝隙,突破宋军包围圈,带着一千人左右,向西策马逃奔。

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描述的便是耶律大石的此情此景。

没过半个时辰,前方突然出现一支三四千兵马的骑兵,挡在耶律大石的去路上。

原来是忽阑早就藏了一支骑兵,在此守株待兔。

忽阑早等得不耐烦,策马而出,大吼一声:“耶律大石,哪里逃?受死吧!”

耶律大石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扬起的滚滚黄沙,那是岳飞和吴玠骑兵搅起的沙尘,他们很快就将杀到自己背后。

“圣上,您先走,我们给您挡住敌人!”西辽将士嘶声喊道,他们的嗓子早就干了,火辣辣的干疼。

耶律大石看着将士们身上深浅不一的伤痕,破烂的战衣,蓬头垢面,还有干枯的嘴唇,耶律大石的心中悲凉,这就是成王败寇吗?

没想到自己从东北逃到西北,好不容易重新拉起辽国的旗帜,这么快又要被命运蹂躏了!

耶律大石回想着自己精彩而又跌宕的一生,他愣在原地,任凭身边的将士呼唤他,任凭他们举起早已不再锋利的武器冲向忽阑的队伍,他却已经将自己石化。

耶律大石麻木地看着将士们一个个的,为了给自己杀出一个突围的缝隙,又一个接一个的倒在血泊中……

他已经感觉不到悲伤,将士们恐怕也感觉不到疼痛了吧?

辽军的武器甚至钝得难以刺穿和割裂敌人的衣服。

耶律大石木讷地环视着周围,他突然对不远处地石壁上歪歪扭扭刻着的两个字起了兴趣。他跳下马,趔趄地走过去想要看个究竟。

身边的将士叫喊着耶律大石,一边紧随着保护他。

“枣梨”,那是石壁上刻着的两个模糊大字。

“枣梨,什么意思?”耶律大石茫然地问身边的人。

身边一个将军说:“枣梨,就是早点离开的意思。”

耶律大石疑问地看着那位将军,这个“枣梨”,莫非还有典故?

那将军接着解释:“相传,当年隋朝大将韩世龙驻守黑龙城,某一日有个白发老者在街上高声叫卖枣梨,可是他要价太高,所以没有人买他的东西。天黑之后,老人就消失在了城外。

韩世龙将军听闻此事觉得蹊跷,后来百思方得其解。枣梨,不就是早离吗?于是韩将军果断率领全城百姓撤离黑水城。人们离开不久,突然狂风大作,风沙很快便掩没了城池。”

耶律大石心中惨笑:“枣梨,自己为什么不早离,偏要贪恋中原美景?朕才是西辽的罪人!朕该死……”

“你们看后面!”耶律大石对身边的人突然说道。

趁大家调头后看的时候,耶律大石拔掉头盔,朝着石壁猛地冲过去,用力一头撞向了“枣梨”的石壁……

将士们听见“砰”的一声,见耶律大石已经倒在血泊中,头顶塌了半边,显然是活不成了。

将士们大喊着冲向耶律大石:“皇上……”

然而,耶律大石此刻已经“枣梨”了。

耶律大石四肢短暂地抽搐了一会儿,便永远的归于沉寂了。

一代枭雄,耶律大石,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威名一世,却毁于一念。

当年宋朝杨继业将军威震辽国,最后撞死在李陵碑前;如今耶律大石傲绝西北,还不是自尽于这块叫做“枣梨”的石壁上。

因果循环,迟早要报。

耶律大石死后,其余部众心如死灰,战意全无,尽数被灭,抑或自杀追随耶律大石而去。

耶律大石死了,西辽的疆域还等着被大宋接受。

吴玠与岳飞奏请皇上后,与忽突分上中下三路西进,收取西辽旧地。

毕勒哥从西州带回鹘族兵出发,跟随岳飞一道西进。678

不打到花剌子模海,誓不东还!

至此,西辽帷幕渐落,等着被收割的命运。

西夏已经归属大宋,赵构将西夏从新更名为“宁夏”,李昌佐为宁夏王、宁夏路节度使,自治宁夏路。

这次事件中,目前收益最大的人,应该就是秦桧。

秦桧回京之后,受到赵构的极大赏识,并特进他为刑部尚书一职,对他极为看好,每有重大事情,也常常问询秦桧的意见。

秦桧俨然成为新一代香饽饽。

秦桧坐上刑部尚书一职,内心如烟花绽放。

他在金国潜伏久了、积压久了,现在的性格就是时刻想保持在万众的瞩目下,想时刻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崇敬。

再加上身在刑部这个特别的部门上,如果拿不出什么斟查重大案件的火眼金睛和雷霆手段,是肯定要被同僚说无能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秦桧上任后的第一天,就密奏皇上,请求彻查赵构的兄帝赵桓失踪一事。

赵构对于赵桓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很担心,生怕赵桓哪天又莫名其妙跳了出来。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秦桧的奏请,希望秦桧能一如既往地拿出优异的表现,回馈自己的信任。

秦桧对于此事是成竹在胸的,他毫不犹豫地拍着胸脯说,保证查个水落石出。

建炎九年一月,为了走访事发第一现场,刑部尚书秦桧亲自来到庆云,实地走访,深入探查。

这一切,秦桧只不过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罢了。

因为,他就是当年赵桓被焚杀时的目击证人!

庆云属于临潢府管辖范围,临潢知府秦汉知道堂堂刑部尚书亲自到庆云彻查赵桓失踪一案,竟然不早早到来庆云陪同秦桧查案,实在是大不敬。

三天后,秦汉才匆匆赶到庆云。

秦桧当年在忽图剌军中就与秦汉有过节,他可一只铭记于心。当秦汉来到庆云衙门,秦桧迎头就是一个下马威送给秦汉。

二秦相见,你死我活。

秦桧手下的刑部主事曾彪自甘为大人出气:“秦汉大人,您比我们尚书大人架子还大呢?我们刑部尚书亲自彻查先帝失踪一案,你为何迟迟才献身?”

秦汉如今低他一等,赔罪道:“尚书大人恕罪,府上公务缠身,实在是失礼,望大人赎罪。下官对查案也不像刑部各位大人那么专业,早来了也没有什么用,不是吗?”

秦桧逼视着秦汉道:“是吗?还是秦大人心虚,不敢献身?”

秦汉被秦桧步步紧逼得倒退两步,说:“下官最多失礼罢了,为何要心虚?”

“哼!”秦桧冷哼道,“将秦大人暂时收监,两日后,等证人到了,开堂问审!”

秦汉被两名衙役左右押住,挣扎道:“大人,这是为何?冤枉啊!下官冤枉啊!……”

秦桧懒得和他多说,大手一挥,让衙役先把秦汉关押。

庆云知州大人悿着脸道:“大人,要下官怎么招待那位大人?”

秦桧阴阳怪气道:“按律招待!”说完带着手下喝茶去了。

知州大人一脸懵,秦汉大人没有定罪,秦桧大人也没说秦汉有什么嫌疑,这该如何按律招待啊?实在是头疼。

知州大人的师爷请示道:“大人,怎么办?”

知州大人甩手而去,说:“怎么办?按律办!”

留下师爷在那里二脸懵。

二日后,秦桧带着曾彪和庆云知州三人雄心勃勃地踏入阴暗的牢房里,直奔被关押在最里头的秦汉。

墙上的油灯忽明忽暗地摇曳着,映射出秦桧脸上阴冷的微笑。

秦桧在心里得意道:“秦汉,多谢你,让我可以踩着你,离皇上越来越亲近!”

秦汉身着囚服,脸上和手上几天都没洗,脏兮兮的,头发蓬松松得耷拉在两耳,加上两日以来饥饿与精神压力,越发见着憔悴。

秦汉见着秦桧三人归来,挣扎着站起身,他可不愿在秦桧身前低他一头。

秦桧让牢役打开牢门,独自走近去,得意地昂首对秦汉说:“哟,秦大人怎么这么憔悴。不是让你们好好照顾秦大人吗?”

知州大人低着头连声应道:“是是是,是属下失职。”他还没明白秦桧的心思。

秦汉白了一眼秦桧,冷哼一声。心道,不就是当年在忽图剌大营没有“帮亲不帮理”吗?

“秦大人,都是本家,就直接点吧,在皇上那儿,本官会为你求情的。”秦桧道。

秦汉抬起头道:“我不知道尚书大人在说什么。”

秦桧绕着秦汉边踱步边说:“那本官就帮你回忆回忆。前年你跟随蒙国公攻下临潢府,你曾去襄王军中报信。回到临潢府后,蒙国公曾派你南下刺探敌情,你因此去了庆云。而恰巧此时,金朝为增加谈判筹码,将先帝从会宁押送至大定的路上,正好跟你在同一时间到了庆云。”

秦汉心中紧张,难道秦桧当时悄悄尾随着自己?

秦桧又道:“是你,派蒙古骑兵击杀了二百假扮商人护送先帝的金兵,然后……当晚,你残忍地……烧死了先帝!你好狠心!你怎么下得了这样的毒手?”

秦桧说道后来,心情激动,语声微颤,差点声泪俱下。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