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杨家将之风云再起 > 1.69小镜湖战役(四)

1.69小镜湖战役(四)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血腥与肃杀的气息弥漫,寒风在帐外嘶吼着,混杂其间的,还有营地间人群奔跑的脚步声。大帐里,以宗翰为首的几名女真将领正在商议战事,下方,率领大军攻城的猛将完颜娄室身上甚至有血污未褪,就在之前不久,他甚至亲自率领精锐冲上济南城墙,但战事持续不久,还是被蜂拥而来的东闽军增援逼下来了。

斥候哨骑过来通报了镜湖怨军的情况后,营帐内沉默了片刻,宗翰在前方皱着眉头,好半晌,才挥了挥手。

“张令徽、刘舜仁败阵,郭药师必然也知道了,那边是他的事情,只需令他攻破镜湖便是了。本帅所关心的,唯有这济南城!”宗翰着,拳头敲在了那桌子上,“攻城数日。我军伤亡近五千人,宋朝人伤亡高出我军五倍有余。他们战力孱弱至此,我军还数度突破城防,到最后,这城竟还不能破?你们以前遇上过这种事!?”

宗翰的目光严厉,众人都已经低下了头。眼前的这场攻防,对于他们来。同样显得不能理解,济南的守军不是没有精锐,东闽军作为骨架支撑起了济南的防御。但一如宗翰所言,大部分济南守军战斗意识、技巧都算不得厉害。在这几日内,以女真军队精锐配合攻城机械强攻的过程里。每每都能取得成果。

在正面的对杀里,济南守军就算鼓起意志来,也绝不是女真精兵的对手,更别许多宋朝兵卒还没有那样的意志,一旦范围的溃败,女真士兵杀人如斩瓜切菜的情况,出现过好几次。

然而这样的情况,竟然无法被扩大。若是在战场上,前军一溃,裹挟着后方部队如雪崩般逃亡的事情,女真部队不是第一次遇上了,但这一次,范围的溃败,永远只被压在范围里。

济南城墙上,范围的溃败和屠杀之后,增援而来的股东闽军率领济南军民又会蜂拥过来,他们蜂拥过来,在女真人的凶猛攻击下,遇上的又只会是溃败,然而第三支部队、第四支部队仍然会涌过来,后方援军如汪洋大海,到最后,竟会给进攻女真的士兵造成心理压力。

支撑起这些人的,必然不是真正的英勇。他们未曾经历过这种高强度的厮杀,纵然被血性怂恿着冲上来,一旦面对鲜血、尸体,这些人的反应会变慢,视野会收窄,心跳会加快,对于痛楚的忍受,他们也绝对不如女真的士兵。对于真正的女真精锐来,就算肚子被剖开,腿被砍断,也会嘶吼着给敌人一刀,普通的伤更是不会影响他们的战力。

而济南这些人,或许中上一刀便躺在地上任由宰割了,就算正面作战,他们五六个也换不了一个女真士兵的性命。这样的防御,原该不堪一击才对。

但到得如今,女真部队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两千,加上因受伤影响战力的士兵,伤亡已经接近六千。眼前的济南城中,就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人,他们城防被砸破数处,鲜血一遍遍的浇,又在火焰中被一处处的炙烤成黑色,大雪之中,城墙上的宋军士兵懦弱而恐惧,但是对于何时才能攻破这座城池,就连眼前的女真将领们,心中也没有底了。

破是肯定可以破的,然而……难道真要将手上的女真士兵都砸进去?他们的底线在哪里,到底是怎样的东西,推动他们做出这样绝望的防御。真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而在此时传来的镜湖的这场战斗讯息,更是让人觉得心中烦闷。

“作为有精锐协防的军事重镇济南,想要速战,我承认之前是低估了它,然而宋朝人以城内居民为守军,一时间的血性或许可用,时间一长,城内必生恐慌。若真到那时,我必将踏平这城,十日不封刀,城内鸡犬不留!”

宗翰的拳头抵在桌子上,片刻后,打了一拳,做出了决定。

若真是要在这样的对杀里将城内众人意志耗干,这城墙上要杀掉的人,怕不要到十万以上。可以想见,逼到这一步,自己麾下的军队,也已经伤亡惨重了。但无论如何,眼前的这座城,已经变成必须攻下来的地方!

第二天是十二月十六。济南城下,女真人仍旧持续地在城防上发起进攻,他们稍微的改变了进攻的策略,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不再执着于破城,而是执着于杀人,等到这天晚上,守城的将领们便发现了死伤者增加的情况,比以往更为巨大的压力,还在这片城防线上不断的堆垒着。而在济南摇摇欲坠的此刻,镜湖的战斗,才刚开始不久。

张令徽、刘舜仁持续地对镜湖杨家军营防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他们没有再使用饱和式的大规模进攻,而以佯攻和充满弹性的散兵冲锋为主。在杨家军营防周围圆形的雪坡上,大片大片的冲锋不断的出现,而后又迅速地退了回去,真正造成杀伤的是大规模抛射的箭矢,包括射进来的火箭——在这样的天气里,火箭不容易点燃周围和内部的木料,杨崇明也已经做了防火的准备,但这样的天气和环境里,一旦被火箭射中,箭伤加上烫伤,一般人都会迅速地失去战力。

当然,这样的弓箭对射中,双方之间的伤亡率都不高,张令徽、刘舜仁也已经表现出了他们作为将领敏锐的一面,冲锋的士兵虽然前进之后又退回去,但随时都保持着可能的冲锋姿态,这一天里,他们只对营防的几个不关键的点发起了真正的进攻,随即又都身而退。由于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战果,杨家军一边也没有再发射榆木炮,双方都在考验着彼此的神经和韧性。

“没什么,就让他们跑过来跑过去,我们以逸待劳,看谁耗得过谁!”

顶着盾牌,杨家军中的几名高级将领奔行在偶尔射来的箭矢当中,为负责营防的众人打气:“但是,谁也不能掉以轻心,随时准备上去跟他们硬干一场!”

到得这天晚上,虽然对射中产生的伤亡不高,杨家军的士兵当中,积累的精神压力却普遍不,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意识,不再得过且过,与之对应的,反倒是对战场的责任感。

这样的情况下,整晚大家都保持着紧张感,以至于到了晚上,很多人为了怨军‘有可能’的夜袭,都耗了他们不少的心力。

当然,这也是他们必须要承受的东西了。

到得十二月十七,情况依旧如此,只是到了这天下午,快接近傍晚的时候,怨军如潮水般的,发起了一次正面进攻。在几轮与之前无异的箭矢对射后,陡然间,喊杀的呼啸声漫山遍野的涌来!灰色的天幕下,一瞬间,从林地里冲出来的都是人影,他们扛着木梯,举着盾牌,朝着周围的营防疯狂涌来。在营地正面,几辆缀着厚厚盾牌的大车被士兵推着,往前方满是拒马、壕沟的方向碾压而来。

在那疯狂冲来的军阵后方,写着“郭”“萧”的大旗迎风招展,猎猎呼啸。这是第三日的傍晚,郭药师连同萧炎到了!

喊杀声震彻山间,箭雨漫天飞舞,兵锋延绵,山谷之中,无数人在呼喊之中奔行就位。

声浪呼啸,黄河岸边的山谷四周,鼎沸的人声点燃整片夜色。

这是冬日里黄昏时分,但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来回的火矢犹如夜空中飞窜的流萤,一阵一阵的,照亮雪地中人们的视野。杨家军营地西侧的山麓间,大量举着盾牌的士兵冲过雪地,他们有的扛着梯子,箭矢在他们的盾牌上、身上、身边的积雪上落下。在他们身后的树林里,火光燃成一片,点燃了箭矢的射手们一拨拨的冲出来,射出箭矢,旋又退回燃着篝火的雪林当中。这个时候,便会见到大量如飞蝗般的光点往杨家军营墙上落下去。

覆盖式的打击一阵一阵的落向木制营墙的高点,太多的火矢落在这严冬时节的木料上,有的甚至还会燃烧起来。

杨家军营墙墙头,并没有榆木炮的声音响起来,只有稀稀拉拉的杨家梨花枪会进行点名发射,这都是杨家精锐老卒的狙射。怨军漫山遍野的冲锋中,士兵与士兵之间,始终隔了相当大的一片距离,他们举着盾牌奔行墙外,只在特定的几个点上猝然发起猛攻。

梯子架上去,人群蜂拥而上,杨家军营地营墙上,兵卒门端着滚烫的开水哗的泼出来,从营墙里刺出的枪阵如林,将试图爬进来的怨军精锐刺死在墙头,远处树林有点点光斑奔出,试图朝这边墙头齐射时,营墙内部的冲过来的杨家梨花枪手们就会毫不客气的还以颜色,杨家军的弓弩手们也将火矢射向了对方的弓箭手群落。

有时候怨军射得快些,有时候则是杨家军的守军。当墙头和内外的地面上落下点点火光,躲避不及的守军士兵抱着伤处惨叫着在地上打滚时,外侧便又是一阵进攻压上来。

伤者还在地上打滚,增援的也仍在远处,营墙后方的士兵们便从掩体后冲出来,与试图强攻进来的怨军精锐展开了厮杀。

在先前那段时间,怨军一直以火箭压制夏村守军,一方面烫伤确实会对士兵造成巨大的伤害,另一方面,针对两天前能阻隔怨军士兵前进的榆木炮,作为这支军队的最高将领,也作为当世的名将之一,郭药师并未表现出对这新兴事物的过度敬畏。

这位怨军统帅甫一到来,便恢复了对整支军队的控制。在他的运筹之下,张令徽、刘舜仁也已经打起精神来,力辅助郭药师进行这次攻坚。

对于先前建功的榆木炮与那两百多的重骑兵,郭药师表现得比张、刘二人更为敏锐和坚决,这也是因为他手下有更多可用的兵力导致的。此时在镜湖山谷外,怨军的兵力已经到达了三万六千人。皆是跟随南下的精锐部系,加上萧炎部战兵一万两千人,实际兵力达到接近五万人。

但在整个镜湖营地中,杨家军实际的兵力。不过一万余人。两百多的重骑兵可以在范围内扩大优势,但在坚决总攻的战场上,一旦出击,郭药师就会坚定地将对方吃掉,哪怕付出代价,只要打掉对方的王牌,对方士气,必然就会一落千丈。

郭药师在北方时,也曾接触过宋朝不成熟的火器,此时赶来两相结合,在第一时间,便针对榆木炮的存在做出了应对:以大量的火箭集火原本摆放榆木炮的营墙高处。

杨家军这边原本也对这些位置做了遮挡,但是在火矢乱飞的情况下,发射榆木炮的窗根本就不敢打开,一旦真被箭矢射进炮,火药被点燃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在营墙前方,士兵尽量分散的情况下,榆木炮能造成的伤害也不够大。因此在这段时间,杨家军一方暂时并没有让榆木炮发射,而是将火药的实用更多的倾向到了杨家梨花枪方面。

至于那榆木炮,往日里宋朝火器华而不实。几乎不能用。此时就算到了可以用的级别,刚刚出现的东西。声势大威力,散兵线上。或许一下都打不死一个人,比起弓箭,又有什么区别。他放开胆子,再以火箭压制,转眼间,便克制住这新型武器的软肋。

对于杨家梨花枪,郭药师表现的更加不屑一顾,射程不如弓箭远,射速不如弓箭快,了不起就是声音大一些,完就没有给怨军带来太大的压力,故而郭药师并未给予太大的针对。

就在镜湖的外围战役慢慢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杨崇明无名关大捷的捷报已经派人飞马送到了汴梁。随同捷报一起的是杨崇明的奏章。***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