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四十四章,齐聚洛阳(下)

第四十四章,齐聚洛阳(下)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刘备辞别曹操,带着典韦进入了洛阳城。然后轻车熟路地来到荀攸的住处。这时正好是响午时分。

“请问两位兄台找谁?”荀攸住处的门打开,一个神丰俊朗的青衫公子面露春风般的微笑问。

如果说荀攸是故意让人不注意的宝剑,那么这家伙就是天生让人不设防的宝剑。荀攸内敛平和,这货温温如玉。

“在下涿县刘备,特来拜会公达兄!”刘备心中已知这家伙是有王佐之才之称的荀彧荀文若。就是不知他为何这时在洛阳?当然,刘备也不知他在历史同期中究竟在那儿!

“原来是逍遥侯驾临,请进,快请进!”荀彧侧身伸手请道:“在下荀彧荀文若,早听公达常提,今日才有幸得见!”

“文若兄有礼,是备唐突矣!”刘备一听,虽说心中有计较,仍然难免心弦震荡。王佐之才啊,就在眼前,恨不得让典韦绑上打包带走。

“侯爷乃豁达之人,何苦作俗人之态?”荀彧微笑道:“吾可能背诵侯爷大作《侠客行》啊!”

“文若唤吾玄德或贤弟皆可,咱们应该差不多大吧?”刘备踏足进门,亦笑道:“常闻文若兄乃谦谦君子,竟然也笑话人!”

荀彧生于163年,本来比刘备小点。不过刘备这次被穿后,莫名小了近十岁,故荀彧倒大点月份。嗯,这都不是关键,重点是两人一见如故。

“玄德真性情中人也!”荀彧倒也大气,闻之则改,就唤刘备的表字。三人走进院落,荀彧才后知后觉地说:“对啦,公达在宫中,应该傍晚才会回家。近来宫中算多事之秋,公达不敢擅离职守。”

荀彧一边说,一边让人安排刘备两人住处和准备膳食。这次刘备入京也带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不少美酒。所有东西都被搬进了一个厢房中。

说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缘份也是一件挺神奇的事。刘备是第一次正式到荀攸处登堂入室,那怕接待的人却是荀彧,却一切显得这么和谐及自然。似乎刘备就是回到了家一样。

固然说刘备与荀攸有交情在,或者说刘备与荀彧之间有个田丰。但是古人对住宿留宿是挺有讲究的,并非一有交情就能这样。何况田丰并没有说透与刘备的关系,实在是刘备一点私心杂念使然。

“早听公达兄言文若兄在颍川书院致学,不知何以在京呀?”忙完琐事后,刘备和荀彧坐下饮茶,开始扯家常。

话说刘备这称呼挺乱的,荀彧和荀攸乃叔侄关系,而刘备又唤两人皆为兄长。这日后叔侄有机会同为刘备效力,岂非乱套?只能说这交情交往各论各的。

再说这荀家还真有些没天理,荀家老一辈荀家八龙就不说,这荀攸叔侄这两辈同样人才辈出。就在《三国演义》中崭露头角的就有荀攸,荀谌,荀彧等。

荀彧是王佐之才,曹老板谓之吾之子房。荀彧也不遗余力地助曹老板一统北方,每每大战之时坐镇后方,在危难之际可力挽狂澜。同时还为曹魏集团举荐了不少贤才,如陈群,钟繇等。

荀攸亦是曹魏集团的谋主,能成为曹老板的谋主岂是庸才。虽然荀攸的表现被小叔荀彧和郭嘉所掩盖,刘备才知道荀攸与同期的顶级谋士或文臣一点也不逊色。只不过荀攸会伪装和爱藏锋。

至于荀谌,光凭一张嘴就能说服冀州归袁绍,就足可见其才。这是荀家表现的最出采的三位,更多的是未见人前的能人。这三位中的任何一位都可以撑起一个豪门大族,或保一个世家的百年荣光。

“呵呵!由于黄巾之乱,颍川乃四战之地。若不早早离去,必受困于战火。”荀彧直言不讳地说:“荀家分成数支,南下或北上,西归或东移。吾则孤身投身公达处。”

“嗯,战火无情,规避之举理所应当。只是颍川书院解散实属可惜!”刘备叹道:“当今天下能供人学习之所不多,尤其如颍川书院的更少。”

“是呀,若非不能谁又想解散书院呢还有许多的学子还是孩子。”荀彧是真心担心学弟们,略有希翼地说:“待战事平息,颍川书院会恢复正常讲学。”

颍川书院解散后,司马徽等人南下荆州避祸,恰逢荆州数个世家合办鹿门书院,两伙人一拍即合,把鹿门书院办得红红火火,培育了许多人才。而颍川书院一直搁浅,直到刘备势成之日才重新焕发生机。

“会有那么一天的,天下太平,人人都能安心读书。”刘备有点想当然地说:“那时的人们一定是仓稟实而知礼仪,读书而求甚解。”

“人人都能安心读书这是玄德的理想还是志向有可能吗”荀彧有点吃惊地问道:“玄德说的景象,大汉也只有郑玄公的家乡才是这样。”

荀彧确实是当代顶尖智者,不过时代局限了他的眼界。在他的认识中,读书的人应该是世家,至少也是寒门。至于说平民黎庶中的人读书就是凤毛鳞角。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安心读书,这不是奢望么?

世家为何是世家?世代传家的就是书藉,知识,以及文化思想的传承,与之伴随的还有人脉,钱财和权力,这就叫世家。倘若人人都拥有这些,又何来世家?

其实就算人人有书读,每个人的人生也一样不尽相同,更不会人人成功成才。一样分三六九等,一样有极大的贫富地位差距,所享有的社会资源一样是天渊之别。后世千多年来不断印证,后世就没世家吗?

不过对于汉末的人来讲,尤其类似如荀彧这样的顶级智者来说,一旦有书读,不成才都没道理。不说撑起一个世家豪门,至少也可成就一个可传承百年或上千年的世家。或者说人人有书读是在掘世家的根基之举,是与天下世家为敌。这比推翻一个政权替而取之更让世家忌讳忌惮。

荀彧所言的郑玄公家乡之语,是指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大儒郑玄,郑玄在家乡潜心学问,以致郑玄公家乡的人都有理有节有学识。上至老,下至少,乃至妇人也能引经据典说个头头是道。

在后世流传这么个小故事。东汉未年黄巾起义,闹至了郑玄公家乡附近。不过所有黄巾军都会绕道而行,绝对不会搔扰郑玄公家乡。

除了说明郑玄公的地位和影响力,更说明古人对知识和有知识的人之尊重。那怕无视苍天,蔑视皇权,覆灭政权,也会对文化,文明传承保持敬畏之心之举。

“为什么不可能?谁的知识不是学习而来,从书本上或听人讲授。每个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再到知之甚解。”刘备微笑道:“谁又能告诉我什么人该天生拥有,又什么人该天生一无所有?文若是有识之人,难道真分不清愚弄或虚伪,真像或本质么?”

“世人只是喜欢故意自欺其人。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所有的规矩规则何尝不是由前人而定,由后人而改。”刘备见荀彧陷入沉思,接着不疾不缓地说:“天下人不过两种,一为名一为利。甚至文化知识都被有的人归于利中,这些人就是既得利益者,而这些人迟早必会让这社会的发展迟滞。今黄巾之乱不过是矛盾激发的一点点表现。”

“玄德,有云无知者无畏,其实有知者更无畏!你就不怕真的开启了民智之后而无法收场么?”荀彧有意味莫名地说:“玄德可姓刘呀!”

“先皇太祖不过一介亭长,斩白蛇起义而得天下。这不正说明天子本非天之所授么!”刘备有点大逆不道地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多新鲜呀?皇帝还可以封神呢!再说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在同等条件下一样分优劣,有平凡和不凡。又有什么不好收场的?”

荀彧闻言哈哈大笑,笑过后才说:“玄德你太天真了,有些道理是很简单,但是要明白很难。有些愿望是很美好,但是要实现基本上不可能。”

“有些时候,有些人必须先有食物,才可能想其他。也许还没有解决食物问题,他的一生都走到了尽头。”荀彧神色肃然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抗争命运的勇气和决心,这其中需要大智慧!”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