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天下为聘:重生娇妻入怀来 > 第223章:读书的用处

第223章:读书的用处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而且江南城中如今有人吃不饱饭,连一张纸都买不起,十年后这些吃不饱饭,有没读过书的人会怎么样?

万一碰上灾年,或者什么祸事,这些没有读过书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会怎么样?

读书最大的用处,是识字,是明理,要知道忠君爱国,没有受到这样思想熏陶的人,他们只要一饿肚子会怎么样?

这是一支巨大的不稳定的因素。

况且,读书有六艺,除了考功名,算数好的还能做个账房先生,又或者驾马车,字写得好都能给人写春联,或者干脆卖字画,能干的事很多。

礼、乐、射、御、书、数,学会哪一样,只要费心雕琢一番,总是有所成,只要有所成,就不愁找不到活计。

平民百姓只要能有口饭吃,有衣服穿,基本上都不会犯乱。

但是如果没有饭吃,没有衣穿,都不识字,不知道什么叫做忠君报国,民智不曾开化,被有心人一忽悠,就扛起锄头造反了。

江南不能乱啊,那是天下的粮仓,只要江南一乱,断了粮食,天圣别处的米粮价格就会攀升,米粮乃是民生,只要断粮,民生乱了,就离民乱不远了,国家就乱了。

所以米粮的价格一直都有官府控制,各地都有粮仓,万一哪处地方出现断粮,官府立刻就会放粮救助,这粮食绝对不能乱。

江南如果乱了,天圣的粮仓乱了,会造成整个天圣的恐慌,这天下的粮食即使能救急一个州府,或者几个州府,但是救助半个天圣还是很难。

更何况,只要粮食出问题,别的吃食也会价格攀升,食物攀升,最容易民乱,只要民乱,很容易产生哄抢。

“到时民不是民,官府势必会派兵镇压,军队到了,自己人的刀口对上自己人,鲜血淋漓的场面心酸,没了百姓,谁来种地,江南只要青黄不接,天圣的粮仓也会跟着吃力。”

“粮食始终是我天圣的重中之重,江南的粮食不能出问题,江南的百姓不能出问题。”

总是说繁华盛京城,才情满江南,如今这江南的子弟居然不读书了,实在是可笑。

黄舟挽嘲讽的笑了笑,江南已经有问题了:“哥哥们,可知道我在江南还看到了什么?”

“燕地的难民。”

孙一鸣最先反应过来:“燕地有灾情?”

是啊,整个天圣都不知道燕地有灾情,燕地距离江南不近,他们久居京城,不知道也很正常。

“燕地有灾情,燕王就在京城,为什么不报给京师,好让京城赈灾?”

黄文举冷笑:“是啊,燕王为什么不报给京城,不报给皇上?皇上可是对那位贤名在外的燕王厚待有加。”

不用说了,这次连米飞都明白了,燕王之所以不报灾情,当然是因为自己的贤王名声。

而且,这只要有灾,往往就预示着封地的封王德行有失。

“地方只要有灾情,报给皇上,即使是藩王的封地,皇上也一定会调派钱粮支持,这对于地方而言是好事。”

“虽然说,地方有灾情确实很容易给封地藩王带来不好影响,但这天下各地哪里不会受灾,这事很正常,燕王究竟为什么会瞒着?”

别人不知道,黄舟挽却是很清楚,这燕地多年前第一次爆发虫灾,刚好是燕王接受封地第一年,这个时间点很敏感,再加上之后,更是大旱三年。

好好的燕地,以前都是只有兵祸,神知道燕王接了封地之后,就接二连三的出事,难免闲话。

京城的闲话有多恐怖。

如果是一个不在乎名声的藩王,厚着面皮向皇上要钱要粮食,皇上以仁义著称,少不了大礼支持。

孙一鸣直切关键:“只是坏些名声,但是好处却是实打实,燕王是个聪明人,一直不上报,恐怕是因为所谋更大才对。”

黄舟挽诧异,她倒是真的没想到自己的孙大哥居然

你现在所看的《天下为聘:重生娇妻入怀来》第223章:读书的用处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天下为聘:重生娇妻入怀来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