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晓玉随笔 > 第九节 都有偶像

第九节 都有偶像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自从有人发明了“追星族”这个名词,用以专指将歌星明星作为青春偶像的青少年之后,舆论传媒对这个“族”的谴责也随之加剧。讽刺性的漫画、小品、打油诗时时在报端出现,若干资深训导师还发了些危言耸听的宏论,大有将其实为数有限、相对比例尤其有限、“发烧”为时也必将有限的这一些少男少女视作祸国殃民之源的意思。出现在银幕荧屏上的追星人物,几乎清一色地设计成了丑角。

我可真为这些小朋友们叫屈。

如果不是遗忘,更不是有意掩饰,谁在年青时没有自己的青春偶像呢?你可能也曾拥有过追星的热情,只不过你同时又拥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不将那热情膨胀为狂热和痴迷而已。

我想提醒一下那些忘却了自己也曾有过幼稚的人:你爱读名人传记,你的偶像不就是那一个或者那一群名人吗?你的案上、床头、笔记本中、小皮夹子内页珍藏着不知道从哪里剪了下来的一个头像、一袭侧影,这难道还不足以证实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偶像?你在众多的任教老师中,独独对某一个老师的课最钟情,专心致志且不说,到后来连老师的说话腔调、老师的走路姿态、老师的头发式样,你都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了起来,你这不是把你的青春偶像定位到了这个老师的身上去了吗?你或许还曾暗暗注意过你的一位邻居,或者是高年级的一位同学,也可能是你的一名亲戚,你确认他(或者是她)是你遇到的人中最有魅力的一个,你喜欢他(或她),暗暗把这个人当成你的榜样,或者是理想的爱人,纵然因为小小年纪的你或者自尊或者自卑而无有任何行动,但是在你的心中,这个人不已经成了你的青春偶像了吗?至于你爱好物理,立志当个“居里第二”;你喜欢足球,于是崇拜贝利;你会吹横箫竖笛,常跑老远去听陆春龄的笛子独奏;你偏爱江南丝竹,所以也曾有过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般的盯在徐玉兰王文娟后面求个签名的经历……这一切,难道不都是因为你也经过了那一段立个偶像心向往之的、幼稚的、偏执的、单纯的、热情的时光吗?

所以在我看来,少男少女们有个把青春偶像,并且因为了那推崇的热情过于高涨而出现了一时里的失控行为,不必要去兴师动众地大惊小怪甚至大事挞伐。

更何况,真正到达了“失控”的程度的,能有几人?大多数的,不就是爱听、爱唱、爱去凑个热闹,往自己的小帐子里贴几张花花绿绿的相片儿吗?

偶像么,不过就是偶像。偶像是有时效性的。过了那一段时光,少男少女会成熟起来。他们的文化品位在不断提高,于是他们会发现这世上好听的声响远不止流行歌曲,他们会去尝试着听别的,渐渐地爱上那些色彩更丰富的,内容更深广的,技巧更复杂的;他们的知识在不断地拓宽和加深,于是他们会不再满足于看武侠小说,抑或是琼瑶作品,他们会去涉猎古今中外经过历史筛选而留存下来的精神富矿,慢慢地他们也就明白除了能歌善舞的英俊小生和纯情狂放的港台靓女之外,自己似乎还大可以确立另一些追赶的对象;他们的人格在不断地完善之中,于是他们即使胸中充满了激情,也会学会有分寸、有节制、看场合、讲影响,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不去干那种贻笑大方的小孩儿游戏了。他们会有新的偶像。其中有的人还会不再迷信他人,而相信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偶像转成了自身。到了这个时候,少男少女也就成了大男大女,或者叫老男老女,从经验出发,足可以掉过头来训导后面一茬的“追星族”了。

这么说起来,我们倒不妨多投点精力于对“追星族”的理解和疏导上,少来点讥刺、嘲笑甚至棍棒。说到底,这几年里“追星族”队伍的壮大,又怎能尽归咎于稚气未脱的青少年?

1994.3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