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小说网 > > 谋在三国 > 第九十三章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第九十三章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悠悠古道,出了虎牢才一天。眼前便完变了颜色,路有冻死骨,千里无鸡鸣简直就是真实的写实诗句。荒凉的场景,晃如末世。若不是寒冷的冬风刮脸疼,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裂和战乱都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消灭和伴随的巨大物质财富的毁灭,三国时期是更是中国人口的一个低谷。公元157年东汉人口达五千六百多万,大动乱后公元260-28o年,魏、蜀、吴三国人口可能总数才七百六十余万,不及原来的七分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三国时人口虽然锐减,但应该不会低于1000万,因为有很多“部曲”是不计入官方人口统计的。

史书公认仅曹操破徐州一次坑杀江淮难民就达数万口,竟至‘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192年,董卓部将李隺、郭汜攻破长安,‘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隺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两年间数十万户人聚居的繁华地区竟然所剩无几,一片荒凉。刘协逃出长安后,住处是以荆棘编的门户,宫女缺衣食,许多饿死途中。随驾官员出门打柴,往往倒毙在路边。袁绍军队在河北,有时靠桑椹供食。袁术军在江淮,不得不以蚌蛤充饥。更有甚者,孔融曾为人吃人制造理论根据。他说吃不认识的人,就好比吃猩猩吃鹦鹉。程昱向曹操提供的军粮中就夹有不少人肉干。国各地都是十室九空。

两汉时期汉代的人口调查皆为户数和口数并列。口赋(算钱)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户赋则指定为列侯、封君的收入。《汉书·地理志》记载了西汉末元始二年103郡国户口数总共为户万,人口万。如以秦岭淮水为南北界线,北方人口占4/5弱,南方人口占1/5强。如以汉武帝时所置14个监察区来划分,户数超过百万,口数超过5百万的有司隶和豫、冀、兖、青、徐五州,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致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和黄河下游的冀、豫、鲁和皖、苏的淮河以北地区。人口总数占国的55%。关中平原人口最集中的是长安附近,密度约达到每平方公里千人,为国之冠。

其次是太行山以东平原地区,除了鲁中山地、胶东半岛和滨海地区外,人口密度估计也在每平方公里百人以上。由此而形成二条人口比较密集的带状地区。东西向的是自京兆(长安)—河南(雒阳)—陈留—济阴(定陶)—山阳—东海;南北向的是自清河—魏郡—河内、河东—河南—颍川—汝南。这种分布显然与交通路线有关。长江流域人口集中在cd平原、南阳盆地和太湖平原,这无疑是由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促成的。

距汉灵帝时黄巾之乱27年(184年),距汉灵帝驾崩、汉少帝刘辩即位32年(189年)。东汉仍有五千六百万人,而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人口已经低的吓人,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万户,230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万人;

三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得知魏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当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备统一国的条件。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只有蜀国例外,却也相差无几,蜀灭时只有二十三万户,九十四万人,只有兵十万多一点。吴灭时约四十余万户,二百三十万人,有兵二十余万。

蜀汉在三国后期军事上比较活跃,但蜀汉发展至后期,

你现在所看的《谋在三国》第九十三章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谋在三国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